-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轶:无权处分与物权变动
王轶:无权处分与物权变动论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以物权变动形式的立法选择为背景〔上〕王轶〔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后流淌站讨论人员〕民事权利,尤其是财产权利,一般都包含有处分权能,〔注:并非全部类型的民事权利,都包含有处分权能。例如自然人所享有的生命安康权,除了具有高度风险性的体育运动等极为个别的情形外,在一般情形下并不包含处分权能。〕因此,“处分〞是民法上的根本概念。处分的对象为权利自身,处分权能打算着民事权利的最终命运。在这种意义上,当事人行使特定民事权利处分权能,引起民事权利变动的行为,就是法律上的处分行为。此项处分行为,假如是由有权利人来进展,为有权处分行为;假如是由无权利人来进展,那么为无权处分行为。其中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可谓是民法上的精灵。〔注:这一用语借自王泽鉴先生:“‘出卖别人之物’可谓是法学上之精灵,困扰实务界数年。为期征服,非彻底究明其‘本性’,不克济事。〞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讨论》〔第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页160。笔者认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颁行以来,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也已成为困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法学上的精灵。〞〕我国学界与实务界,自《合同法》公布以来,围围着对《合同法》第51条的理解,就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绽开了热闹的争论。但迄今为止,并未形成全都的见解。〔注:代表性的文章有:梁慧星:“如何理解合同法第五一条〞,《人民法院报》2000年1月8日;韩世远:“无权处分与合同效力〞,《人民法院报》1999年11月23日;张谷:“略论合同行为的效力〞,《中外法学》,第12卷第2期,2000年;孙鹏:“论无权处分行为〞,《现代法学》第22卷第4期,2000年;丁文联:“无权处分与合同效力〞,《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秋季号。〕在这一问题上之所以看法分歧,其中的一个主要缘由,就是对于这一问题作出答复,需要动用较多的民法学问。因为妥当把握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不仅要实行一种体系化取向的民法学思索,〔注:所谓“体系化取向的民法学思索〞,是指将实现民事法律制度的体系化,作为讨论者进展民法学讨论时所持守的一种根本立场。并从这种立场动身,选取规律分析的方法作为根本的讨论手段。〕从规律选择可能性的角度动身去作出推断,更需要从民法的根本理念动身去进展利益衡量,作出价值推断。本文就力图从这两个角度动身,争论与物权变动有关的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以就教于大方。一.与物权变动有关的无权处分行为的含义假设想理解与物权变动有关的无权处分行为的含义,必需首先理解与物权变动有关的处分行为的含义。前已提及,处分行为属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是指以引起民事权利的变动为目的的法律行为。以此为认识前提,详细到物权变动,处分行为就是指以引起物权变动为目的的法律行为。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制背景存在着差屿,笼统地给与物权变动有关的处分行为作如此的概念界定,仍不能到达清晰说明问题的目的。要想对处分行为的概念有一个详细的把握,尚须以物权变动形式的立法选择为背景来说明这一问题。作为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形式的代表,《法国民法典》上本质意义的法律行为制度已经相当完善,但并未建立起完好的法律行为制度。法典中“几乎没有提及法律行为,在波蒂埃的影响下,有关法律行为的规章仅通过非体系化的方式被规定于民法典第三篇中。〞〔注:Konrad Zweigert und Hein附图{图}:“Einführung in dieRechtsvergleichung“ Band.Ⅱ,1969,S.4.〕由于这一缘由,法典也未采纳“处分行为〞这一概念。由于法国民法上物权变动法律效果的发生系于当事人的债权意思,因此,就物权变动而言,与“处分行为〞意义相当的,就是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以物权的设立.变更.终止为目的的债权合同,典型的如买卖合同。为行文的便利,本文就在这样的含义上针对法国民法用法“处分行为〞这一术语。在以《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形式之下,处分行为不但是被法典所采纳的特地术语,〔注:参看《德国民法典》第185条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18条。德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的通说还认为,“处分〞一词从最广义上说,包括事实上的处分与法律上的处分。事实上的处分,是指就原物体加以物质的变形.改造或毁损的行为,比方拆屋重建.改平装书为精装书等。法律上的处分,除负担行为外,还包括处分行为,例如全部权的转移或抛弃.抵押全的设定.债权让与及债务免除。广义的处分,仅指法律上的处分而言,不包括事实上的处分。狭义的处分,那么专指处分行为。《德国民法典》第185条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18条,所用法的“处分〞一词,无疑是狭义的处分。〕也是与负担行为相对应的一种法律行为。所谓负担行为,又称债权行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