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山东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docVIP

山东省山东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2 页 共 NUMPAGES 9 页 山东省山东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xx题 xx题 xx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第 1 题:下表是孟姜女传说的由来和演变。由此可知 春秋时期 杞梁是杞国战将,后来在与莒国作战时阵亡。国君准备在野外向杞梁妻表示哀悼,杞梁妻拒绝了。因为按照礼仪,不应该在野外悼念。杞梁妻是“孟姜女”的原型。 战国时期 齐国是一个鱼盐之地,商业比较发达,休闲文化发达。杞梁妻的故事开始进入歌谣和音乐,由于要传唱,就变成了杞梁妻会唱歌,哭腔都有韵律。 两汉时期 “天人感应”学说盛行,故事发展成为杞梁妻能哭,并感动了天地,连城垣都能够因之而崩塌。 南北朝时期 北齐大兴土木修长城,人们就把杞梁妻哭倒的城说成了长城。 唐朝时期 因为对外扩张、滥用民力,老百姓不堪其苦,就把修长城的故事与秦始皇挂上钩,杞梁妻的名字也被正式命名为孟姜女。 A.民众价值观深受社会变迁影响 B.民间传说反映历史发展趋势 C.统治者态度决定文学发展走向 D.民本思想借助传说广泛传播 【答案解析】A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周礼由盛而衰,乐舞得到发展;汉代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天人感应学说盛行,三纲五常影响广泛;唐代大兴土木,对外扩张,征用民力,孟姜女与暴君秦始皇挂上钩了,表达对统治者不满。从以上可以看出人民对孟姜女故事的演变体现了民众价值观深受社会变迁的影响,故选A;从材料看民间传说随着时代变化而产生变化,不能说反映历史发展趋势,B错误;材料中春秋时期国君没有反映统治者态度,其他时期没有体现,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排除D。 第 2 题:五代僧人所著《祖堂集》记载:南朝梁武帝一心向佛,度人造寺,写经造像,达摩泛海来华,武帝问达摩“何为真功德”,达摩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武帝不解,变容不言。后达摩离开南朝,入魏邦。对这一记载最佳解读是 A.《祖堂集》是研究南北朝佛教第一手史料 B.佛教的迅速传播得益于南北朝政权对峙 C.《祖堂集》的记载契合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D佛教教义与统治思想冲突致其传播受阻 【答案解析】C 【详解】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南北方政权对峙,从材料中的“南朝梁武帝一心向佛”“后达摩离开南朝,入魏邦”等信息来看,《祖堂集》的记载契合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故答案为C项;《祖堂集》是一部重要的禅宗史书,不是第一手史料,排除A项;佛教传播与南北朝政权对峙没有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佛教教义与统治思想的冲突,排除D项。 第 3 题:秦汉时期,平民百姓大都以素食为主,只有贵族,老者可以食肉,且对饮食礼仪有很多繁文缛节的规定。到了唐朝,食肉者不断增多,狂饮大嚼、粗放饮食代替了以往的精细餐饮。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食品结构的改变 C.儒家思想的影响 D.民族交融的推动 【答案解析】D 【详解】导致中国古代餐饮从秦汉时期食素为主、礼仪精细,发展为唐朝时期平民百姓多“食肉”并且日益“粗放”化的主要因素是,民族交融的推动,D项正确;商品经济的繁荣不是推动中国古代百姓“饮食结构”和“饮食礼仪”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食品结构”改变是材料反映的部分现象,不是变化原因,B项错误;百姓饮食从精细到粗放、礼仪不断简化等,与“儒家”思想的影响无关,C项错误。 第 4 题:南宋遗民郑思肖认为,元朝的儒士处于社会底层,其地位仅高于乞丐;而当代学者张元则认为,元朝的儒士比一般的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与官吏。造成两人认识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占有史料的多寡 B.研究者的立场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社会制度变革 【答案解析】B 【详解】元朝灭亡了南宋,因此南宋遗民郑思肖认为,元朝的儒士处于社会底层,其地位仅高于乞丐,而当代学者离元朝时代较远,是从研究者的角度看待,因此认为元朝的儒士比一般的民众地位要高得多,仅次于贵族与官吏,由此可知,造成两者认识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的立场,B正确;南宋遗民郑思肖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主观情绪的判断,与史料占有量无关,排除A;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影响历史研究手段,但是仅就题干所列现象,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关联不大,排除C;当代距离元朝时代较远,制度变化并不会对元朝儒士地位的评价产生较大影响,因此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第 5 题:如图是朱元璋颁旨绘制的《大明混如图》,该图将中国描绘的异常庞大,而将印度半岛、印度洋、阿拉伯半岛、波斯湾及非洲大陆描绘的比实际更小。此图着重描绘了明朝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