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适应与协同进化一、适应(adaptation)(一)适应的概念 生物的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现象。适应的普遍性:适应是生物所必须具备的普遍特性,也是生物特有的现象。当生物受到外界刺激时就会进行生理调节或者产生形态变化,长期适应这种变化就会导致生物类别的多样性。 适应是进化的结果,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对适应起源的解释是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进化论者与非进化论者普遍都承认生物适应的客观存在,但对适应的成因则有完全不同的解释。达尔文用自然选择原理很好地说明了进化的起源,使生物学摆脱了“目的论”。 自然选择的结果使那些适应的生物保留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世界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自然选择中的胜利者,都有保护的价值。适应与自然选择 大量的科学研究和自然现象都能够证明适应来源于自然选择,适应是一种进化现象。 通过自然选择,某一地区会保留下来更多的适应性强的生物个体或种群,长期积累下来,这个地区的生物类型和区系就会发生变化,如物种类群演化、群落更替和植被演替等。自然选择下的适应进化工业黑化 通过自然选择产生适应进化的三个主要条件:1)个体中有变异2)变异可遗传3)变异具有生存价值,能够成功地繁殖后代,在选择上具有优势。 适应包含两方面含义: (1)生物体各层次的形态和结构(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群体等)。细胞层次组织、器官层次形体的适应 体色适应:雪兔、北极熊、螳螂等 鬣 蜥Iguana荒漠爬行动物对环境条件拟态MicrohabitatsWeevil with a garden of lichen growing on its back 拟态适应软体动物的拟态体色和拟态的结合昆虫体色和拟态的适应警戒色(2)生物体的结构与相关功能(包括行为、习性等)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与延续。骆驼的祖先(化石复原像)非洲单峰骆驼亚洲双峰骆驼南美骆驼(也叫羊驼)骆驼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各自周围环境的特征。 发育的适应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型不同自然条件下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调节高山环境植物形态变化动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育的不同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型不同 行为的适应 ① 植物行为的适应荒漠植物无性系植株的寻觅行为风媒传粉先花后叶② 动物行为的适应(高级适应,具有学习性) 繁殖行为杜鹃的巢寄生负鼠是哺乳动物中最擅长伪装的动物 “南美洲袋鼠” 负鼠繁殖对策的适应 动物的假死行为:鼠类、鸟、多种昆虫等昆虫的假死行为防御行为动物的贮食行为蚂蚁在贮藏麦粒 群居行为捕食行为捕食行为资源利用效率对于物种适应的重要性动物的领域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已成为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二)适应的相对性适应的相对性体现在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的滞后性。其原因是由于遗传基础是相对稳定的,而环境变化是不定向且多样化的。(1)适应是针对一定条件,不是所有条件作茧自缚一只杜鹃在一天内可吃掉上百条毛虫(2)适应是一种暂时现象,不是永久性的。当适应的环境变化后,适应就失去了作用。不仅如此,有时还会成为一种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食物链中动物特化的植物如兰科植物特异性寄生生物食物特化面临高风险(三)适应在进化中的作用 适应与种内进化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可以导致物种的分化,使之产生一些新的类型,是新种形成的必由之路,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适应的结果必然带来物种的繁荣和物种分布范围的扩大。二、适应与协同进化生态的舞台进化的表演In 1993, a previously unknown disease abruptly killed 10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Studies of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s of hantaviruses (汉塔病毒 ) and rodents indicate that rodents and hantaviruses have been evolving together for millions of years.欧洲野兔(Orytolagus cuniculus)约在1900年被引入澳大利亚,用于狩猎。由于它们在当地没有什么天敌,因此种群的个体数目迅速增长。到了1928年,澳大利亚土地上生存着5亿多只野兔,给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为了有效地解决该问题,人们在1950年引入了对这种野兔致死性很高的一种黏液瘤病毒。开始的一段时间确实很有效,野兔死亡率高达99%,但随后野兔的死亡率下降,种群又开始增长。这种状况主要是由环境对野兔种群抗病性的强烈定向选择造成的。一方面,兔子对病毒进行了选择:同一种病毒中有的毒性较强,有的较弱;由于病毒必须靠宿主才能生存
最近下载
- 《医疗和疾控机构后勤安全生产工作管理指南(2023年版)》——医用气体安全管理指南实践分享.pdf VIP
- 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初一招生试卷语文试卷.docx VIP
- 建筑工程资料承包合同.docx VIP
- 房地产公司资金平衡表(深度好表).xlsx VIP
- 新解读《HJ 1285-2023屠宰及肉类加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最新解读.docx VIP
- 离心式冷水机组调试方案.pdf VIP
- 2024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劳动技术上册第一单元:纸工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x
- 范例9:悬挑式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pdf VIP
- HSK(四级)词汇整理.pdf VIP
- 1994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试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