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种子和幼苗 第一节 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主要内容: 种子结构与功能 种子类型 重点:种子结构与功能 难点:结构辩识 一、种子结构与功能 (一)种子结构有3部分(稀4部分): 1、胚 2、胚乳(稀有外胚乳) 3、种皮。 (二)各部分结构与功能 1、胚 1)来源:受精卵→胚性细胞 2)结构与功能: 胚根→形成主根 胚芽→形成茎、叶。 胚轴: 位于胚芽与胚根之间 子叶着生点到第一片真叶为上胚轴 子叶着生点到胚根叫下胚轴=胚轴。 2.胚乳→最后被吸收: 位于种皮和胚之间 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 供给胚的生长以营养。 二、种子的类型 (一)种子的类型 1、无胚乳种子: 只有种皮和胚 代替胚乳功能 如豆科、梨、板栗、油茶、核桃等。 2、有胚乳种子: 大部分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 3、小结: 种子的基本结构(见教材) 三、种皮 1、种皮的来源: 由珠被发育而来。 2、种外表的特征: 种脐—由种子与种柄脱落的痕迹 种孔—珠孔留下的痕迹 种阜—由外种皮发育而来,海绵状,常覆盖种脐、种孔。 种脊: 珠柄维管束痕迹 种子颜色的多样性: 不同色素引起的。 第二节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 主要内容: 休眠的概念 休眠原因 打破休眠的方法 一、种子休眠 (一)基本概念 1、定义: 种子成熟后需要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阶段才能萌发。 2、无休眠种子: 只要条件适宜不需休眠就发芽,如水稻等。 3、休眠期: (二)休眠原因 1、外部原因: 环境的不利因素如低温等 食果动物影响等 2、内部原因: 1)种皮结构: 坚硬、具蔬水的角质层等,阻碍吸水和通气 2)胚尚未成熟: 需要在休眠阶段继续发育至成熟如银杏等。 3)胚需要后熟过程: 胚成熟,条件适宜仍不发芽 需要经过一段低温等特殊阶段才发芽,这叫后熟。 4)存在抑制物质: 产生于种皮.果实之果肉或胚中 (三)打破休眠的方法 1、对于种皮障碍: 角质层可以用醋酸15%或酒精75%浸泡15min. 对种皮坚硬可以用机械擦破种皮或先冷水浸泡12小时,再连续3次每次用60°C温水浸泡12小时。 2、对于胚在果熟期仍未成熟: 可用提高生理温度 乙烯处理 3、对后熟种子: 可用适当浓度的赤霉素处理,打破休眠 4、对后熟过程: 低温0°C处理较合适。 (四)、种子寿命 1、影响因素 遗传 贮藏条件; 一般1~2年; 2.种子贮藏方法 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水分:播种前浸种 2、温度: 不同物种需要的发芽温度不同 可参照有关文献; 3、氧气:松土、浸种催芽 4、光照: 大多数与光照无关 少数种子需要光照如杜鹃、烟草等。 5、PH值: 一般发芽要求7.5~4.5 种子结构 上、下胚轴 种子中的胚乳 无胚乳-大豆 胚的结构 1.胚根;2.胚轴;3.胚芽; 4.子叶; 5.种皮;6.种孔;7.种脐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