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墙壁门窗话今昔.docxVIP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墙壁门窗话今昔.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 墙壁门窗话今昔 墙 壁 改革开放之前,农村盖房很少用砖,大多数墙体是用土坯垒的。建房前户主先请人帮忙脱坯,用掺了麦秸的半沙半黏两合土和泥,再将泥放进约1.4尺长的木质坯模子里成型,麦秸在坯中起到“软钢筋”作用,使坯比泥块儿有一定坚韧度。用坯垒墙比用砖进度快,但劳动强度大,壮小伙子往高处扔坯,一会儿就累得两臂酸疼。还有比坯更差些的“材料”,一是用“干打垒”办法打墙,用木板当模型夹在墙壁两侧,中间填上湿度适中的土,用工具一层一层夯实。二是在荒草地里让牛反复踩实,再用犁刀将地表层切割成机砖大小的泥块,草根的作用是增加拉力,这道工序叫“拉垡子”。这两种比脱坯省麦秸,但不如坯结实。条件稍好的人家,建“里生外熟”墙,墙体外面包一层砖,里面用砖坯子,在外边看是砖房,实际只有三分之一材料是砖。改革开放后,上面提到的几种“建材”都不见了,城乡建房开始用机砖,后来发展到用钢筋混凝土搭好框架后,用砖或砌块填充,墙体自然牢固无比。 再说外墙装饰,住土坯房时,为了防止雨水冲坏土墙,多数农户每年用“麦秸泥”泥一次墙,讲究点的用脱粒后的高粱穗,在墙上从下到上一行行粘贴,穗柄朝上,如同给墙壁披上蓑衣,粘一次高粱穗能维持五六年。也有用掺入石灰的“麦余泥”泥墙,泥后再刷两遍青灰浆,一般能保持三四年。后来用砖垒墙了,为了美观,人们又在外墙上用水泥沙浆断块,或贴瓷砖,城区还有贴仿石砖或薄石材的。非住宅性建筑在外墙嵌铝合金板,也有弄玻璃幕墙的。 以前内墙装饰最简单的是用“麦余泥”抹平即可,有在墙上糊旧报纸的,贴演员大照片海报的。后来用白灰掺麻刀抹内墙,屋里亮堂又显整洁,也有用水泥抹墙后刷涂料的。再后来,发展到贴壁纸、壁布,还曾出现“全包”装修法,即将内墙用装饰板全覆盖,因其既费工费料,又显得房间狭小,而且不环保,所以现在这种“全包”式装修已经很少见了。 门 窗 过去农村的外屋门多是两扇木门板,卧室一般无门,后来外屋门改成双扇半截玻璃门,院子的大门也从木门逐渐改为金属门。城区则在上世纪末普及各种档次的防盗门。农村的窗户在以前都是木质带窗棂的,没有玻璃,每年腊月底用“毛头纸”糊一次窗户,窗户无通风功能。后来陆续使用玻璃,由一个窗户仅有一小块儿玻璃,到半截玻璃窗。窗户的尺寸也从小到大,从不到一米宽,发展到两三米宽,甚至一面墙都是落地玻璃窗,使室内光线充足,给人豁亮的感觉。 再说纱窗,以前农村很少见,而今城乡已经普及。有一种名为金刚网的纱窗非常坚韧,不但防蚊蝇,还取代了防盗护栏的功能,既安全又美观。我以前看着窗外的护栏,总觉着不舒服,现在好了,用这种新纱窗,不但视线清晰,还有种温馨感。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档评论(0)

mmmt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