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 Arabic 1 —
浅析陶渊明笔下的乌托邦社会
浅析陶渊明笔下的乌托邦社会 陶渊明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思想家,他的部分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哲学意味。他的诗不像有些作家一样从深奥晦涩难懂的哲理入手,而是从最基本的生活出发,用心体会感悟生活,把生活感受升华为哲理写入诗中,非常耐人寻味。 陶渊明的思想核心是尊重、崇尚自然,这也成了陶渊明创作和生活的最高原则。他认为,人是秉承天地间的灵气的,就不应该落入世俗。在陶渊明的较多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他对于自然山水田园的向往和依依不舍之情,所以他认为,隐居田园,在山林中自由畅快的生活是最符合人的本性的。 《归园田居》其一就很好地解释了陶渊明这种返还自然的人生态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三十年,正是陶渊明远离田园为官的三十年。但是在他看来,自己就像是一只误入樊笼的鸟儿,在尘世间被囚。他认为世俗间的名利金钱就像禁锢人的笼子一样,会束缚人的天性和自由。人只有回到原本初始的状态,自然而然的,才能释放人的内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陶渊明在作品中经常以归家的鸟儿暗喻心中对于自然的向往。在《归鸟》中写到: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天路,欣及旧栖。在《归去来兮辞》中也提到: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诗人借着归鸟眷恋山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 陶渊明这种处处体现出来的渴求返还自然的思想,包含着对于礼法社会的厌恶及对自然状态的渴望。虽然陶渊明对待这种厌恶的态度有些消极,只是想隐居山林,是做无谓的逃避,但是这其中却暗含着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积极意义。陶渊明的诗在我们读来会让人心情平静,他的诗很美很真,陶诗的美与真,就在于它其中蕴含的自然美,这种自然美就是来源于他一直坚持的返还自然,追求本真的内心追求。 返还自然是陶渊明总的思想倾向,在道德修养方面来说,陶渊明提出并奉行的原则是“抱朴含真”。“朴”原本是老子提出的观念,老子对于他有两种理解,一就是指宇宙万物的根源,另一解释就是没有被礼法洗劫,纯真朴素的人性。陶渊明选择的就是后一种解释。关于“真”的理解,陶渊明坚持的是与世俗礼法相对立,也就是坚持人的本性,所以总和起来,陶渊明提出“抱朴含真”的意思就是保持人的本性,不受世俗礼教干扰。在陶渊明的思想中,一个人只要善于养真,能够保持本心,就能独立于污浊的社会之外。 与陶渊明有关的另一种思想就是魏晋玄学,前面所提到的陶渊明的主导思想就是在玄学的影响下形成的,特别是玄学思想中反抗名教的进步派,对陶渊明的影响颇深,如嵇康、阮籍二人。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继承老子哲学,在玄学的各流派中,陶渊明理所当然的倾向嵇康和阮籍,陶渊明的《杂诗》《饮酒》等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阮籍的《咏怀》中所蕴含的感情可谓是一脉相通,但陶渊明也不是盲目倾向于嵇康阮籍二人,他们的标榜自然是为了反抗当时的政权,而陶渊明则是真心的崇尚自然。他的生活,他的思想简单纯朴,所以使他的整个诗歌创作都接近纯自然化的地步。 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是他自己在生活中多年总结出来的,是一种对于生活,对于社会的态度。这种思想的形成与当时他在那个乱世中所处的地位及整体社会环境都有很大关系。除了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有这种思想的体现,还表现在他提倡躬耕,认为只有身体力行的自食其力才是最符合他的生活原则的。躬耕的生活很苦,但是陶渊明一直坚持这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方式,而这也源于他几次不愉快的入仕经历。“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等诗句都一再提及自己的劳动生活,可见他对于这种布衣躬耕的生活有多热爱。 总之,无论是他的生活中所提倡坚持的生活方式,还是诗歌创作中所蕴含的感情,都达到了自然的境界,与自然融为一体。在中国古代的众多诗人中,他的确是一位非常闪耀的人物。 正是由于他所接受的这种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他颇为丰富的入仕经历才使得陶渊明在作品中幻想出了一个“桃花源”一样美好的大同世界。 二、陶渊明美好的社会理想——大同社会 (一)自给自足的生活 陶渊明在其作品《桃花源记》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不被世俗干扰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样一个优美的是世外桃源,是与世无争的,是纯净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受干扰,生活自给自足。 《桃花源记》本是《桃花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