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_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历史_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第2课 大一统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2017 课标】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教材分析】 本课是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第一单元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共四课,分别介绍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起源、确立、发展和完善(衰落)。本课介绍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讲诸侯争霸兼并,秦的统一,属于背景介绍,二是讲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三是讲郡县制,这两部分属于内容介绍。 【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正式开始历史学习的第二课,高一学生正处在15-16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高一学生在思维上已经从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过渡,具有一定的抽象分析比较能力,而且,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当然,对于这种基础不能作过早估计。 就本课而言,本课所涉及的秦始皇是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皇帝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郡县制的内容在初中教材上有所涉及。 基于这样的学情,本课拟采用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史料分析,建构历史逻辑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对中华文明(中国历史)的影响,并对后面的学习提供铺垫。 【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通史》秦始皇统一中国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知秦始皇的功与过。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教学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主要围绕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从三个篇章展开,六王毕——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 四海一——基本政治格局的奠定,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戍卒叫——千年华夏文明的余响,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首先来看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第一篇章:六王毕——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朝,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秦何以统一?下面我们让同学来展示学案探究一的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课,记录要点,随时补充。 【探究 1】 秦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 材料一 春秋时期(前 770-前 476)的 294 年,打了 1211 次战役,超过 110 个政治体被灭绝,战国时期 (前 475-前 221)的 254 年,打了 468 次战役,战役的规模和时间显著上升,战役往往可持续数年,参 战人数可高达 50 万。 ——摘编自许倬云《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生答,预设答案)春秋战国时期,人民渴望统一。战乱导致人民赋役加重,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故渴望统一、稳定与和平。 教师补充讲解:观察《春秋初期诸侯国》和《战国形势图》两幅地图,同学们还能得出哪些信息呢? 春秋时期,王幾缩小,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战国时期出现战国七雄和兼并战争,形成大的局部统一,这是走向全局统一的基础。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工商业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经济联系加强,是实现政治统一的重要条件。夏商周之所以列国林立,封闭的自然经济是重要原因。经济联系加强,不一定会导致政治统一的结果,但要实现政治统一,经济联系加强一定是重要条件。 当时出现民族融合高潮。人口流动频繁,周边民族与华夏族往来、联系加强,产生华夏认同观念并部分融入华夏族,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战国中后期,统一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孟子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吕氏春秋》的作者认为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 材料二 民闻战而相贺也,起居饮食所歌谣者战也。 ——《商君书·赏刑第十七》 材料三 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观其朝廷,其闲听决百事 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强国篇第十六》 (生答,预设答案)秦国有自身的优势;商鞅变法后,秦国从落后国家成为强国;秦王雄才大略;秦国骑兵部队强大;良好的吏治有助于秦的崛起与统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