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 Arabic 1 —
云南咖啡产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畅想
云南咖啡产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畅想 1892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受教会安排,到云南大理宾川地区宣扬主的旨意。因为酷爱咖啡,在他随身携带的物品中除《圣经》、随身衣物、药品和工具外,还有不远千里从越南带来的咖啡豆和咖啡苗。神父最终把教堂建在了鱼泡江边一个小山坳的茱苦拉村。在这里,咖啡树第一次被种在了中国的土地上。时光流转,一百多年后,云南已是世界重要咖啡产区之一,2012年咖啡种植面积达到了130万亩,咖啡豆产量占全国的98%。 咖啡的品质决定于环境、气候和栽培管理技术等因素。最佳生长条件是纬度低、海拔高、雨量足、阳光适宜——北纬15度至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范围最理想的咖啡种植带,对应云南就是从西双版纳、德宏、临沧、保山到普洱市一带。普洱目前是我国最大的咖啡产区,截至2012年已种植60万亩(占云南的46%,全国的45%);其中已投产的有27万亩,产量约万吨,产值达9亿元。“思茅小粒种咖啡豆”均匀饱满、光泽鲜亮,味醇和、香气高、果酸味浓,被国际咖啡组织(ICO)评为一类产品。美国特种咖啡协会认为其是世界顶级咖啡之一。未来,普洱还计划进一步扩大咖啡种植规模,预计2016年将达100万亩,产量将达10万吨。 咖啡是一种漂亮的植物,油绿的叶子掩映猩红的浆果,仪态万方,丝毫不输观赏植物。但它毕竟是一个外来物种,如此大规模地扩大咖啡种植面积,必然对当地已所剩不多的自然生境及生物多样性带来更严峻的压力。与此同时,近年来咖啡豆收购价格不断创下新低。元/公斤——这是2012年11月底雀巢公司在云南收购咖啡豆的开盘价,也是近5年来的最低价,已经逼近15元/公斤的利润临界点,这让广大咖农在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里感受到了一丝寒意。或许,云南的咖啡产业已到了不得不变革的时候。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示范”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因势利导,基于咖啡产业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扶贫、民生改善相结合的新发展模式,藉此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系列咖啡新产品,是普洱市一直在思索的问题。这不仅是赢得更多市场话语权(定价权)的出路,也是有效解决咖啡产区保护与发展矛盾的出路。另外,与普洱隔澜沧江相望的缅甸瓦邦是主要毒品产区和入境通道之一。基于咖啡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示范一旦成功,或许有助于实现跨境“替代种植”,带动边民早日脱贫,甚至促进中缅两国更广泛地开展跨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 基于咖啡的植物保护——荫生咖啡(Shade-grown coffee) 在1970年之前,几乎所有的咖啡都是种在林下的。后来,阳生咖啡(sun-grown)种植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因为产量更高,管理更方便,目前全球已有大约一半左右的咖啡种植园采用了阳生咖啡种植模式。早在60年代,云南就在开展咖啡混农林的实践,普洱大开河咖啡场进行的“柚子+咖啡”模式就很成功,在当时还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推广。但遗憾的是, 目前云南咖啡的绝大部分都是坡地露天种植的阳生咖啡,荫生咖啡生产很少。跟“土鸡蛋”一个道理,“荫生的”怎么都要比“阳生的”口感更好——咖啡如此,可可如此,茶也如此。“荫生咖啡认证”是重要国际咖啡认证之一,获得认证的咖啡产品自然更有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荫生咖啡种植模式显然有更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和生态服务效益。据说,不少欧美女孩都喜欢翻祖母的衣服穿——因为时尚是一种轮回,而复古是永恒的潮流。咖啡种植潮流也是时候“回归”了吧! 除了在新建咖啡园时考虑采用荫生咖啡种植模式外,对现有咖啡园的生态化改造也是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儿”的:例如可以在咖啡园中套种芒果、柚子等热带林果;把咖啡园作为迁地保护园区移植当地的珍稀、濒危、特有树种;在咖啡中套种“瑞香科”植物等乡土的芳香植物,从而获得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咖啡产品等。在这方面,普洱市具有千年历史的“林下茶”经营模式就很值得借鉴。 基于咖啡的鸟类保护——保护鸟类咖啡(bird-friendly coffee) 在中南美洲鸟类季节迁徙路线上的部分咖啡产区,种植采用的是不砍伐森林、不用农药、不导致鸟类死亡的特殊种植方式。生产遵照史密森尼候鸟研究中心(Smithsonian Migratory Bird Center)的保护鸟类(Bird Friendly ?)咖啡认证标准执行,不仅能达到“有机标准”的全部要求,还满足很多附加要求,以保证环境可持续性,从而维持和改进环境健康生态指标,保护森林结构多样性和植物物种多样性,保证鸟类尤其是候鸟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鸟类友好认证环境标准的具体要求很多,例如:树冠高度方面,不能少于12米;植物多样性方面:至少有10种植物要占到总个体数的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