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docxVIP

6《芣苢》《插秧歌》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劳动之歌《芣苢》《插秧歌》优质课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体会这两首诗的音韵美。 2. 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拓展阅读,品味诗歌中的劳动之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一、劳动歌曲,情境渲染 视频欣赏《船工号子》(故事片《漩涡里的歌》插曲)。呦嗬 呦嗬 呦~嗬嗬嗬, 嗬嗖 嗬嗖 嗬嗖 嗬嗖 嘿,穿恶浪哦 踏险滩呐,船工一身都是胆,闯漩涡哟 迎激流嗬, 水飞千里 船似箭,乘风破浪嘛奔大海呀嘛,齐心协力把船扳哪,呦嘿呦嘿呦嘿呦嘿…… 你觉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殊之处? 歌词简单,是船工劳动之时齐唱的一种劳动歌曲。歌词简单,曲调有力豪放,前后多为拟声词,便于众人一起唱出,一起为劳动加油助威,让人生动地感受到了劳动之美。 今天,我们穿越古代,聆听三千年前古人田野采草时齐唱的劳动之歌,欣赏千年前古人稻田插秧,杨万里随口吟诵出的插秧歌。 二、文学常识,学习积累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辑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305篇诗歌。《诗经》中的诗歌是当时社会的一面大镜子。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负责把反映人民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风俗与婚姻等作品,整理后交给天子,作为施政的参考。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内容分类。《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赋、比、兴是手法不同。赋是铺陈,渲染;比是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三、朗诵美读,感音韵之美 四个小组每小组选一名选手选一首朗诵,选一人做点评专家;根据音准、节奏、流畅、情感赋分,把握轻重、停连、快慢、长短、高低的节奏表达情感的变化;点评示范,提升学生朗诵水平。 四、理解诗歌,赏技巧语言 1. 重章叠句: 诗经特有的艺术手法,上下句结构上重复内容上有些微变化的诗句表达情意的方法。音韵上简单明快、往复回环富有音乐美感,形式整齐匀整,内容上有递进变化,富有含蓄美。 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是否可以改变顺序? 赏析六个动词。 明确:不能,连贯的动词,是劳动顺序推进而来的。劳动序幕,劳动成果由少到多,最后满载而归的过程。 六个动词是劳动的细节完美展示,像一个个电影精彩瞬间,连在一起,是一套完成的劳动过程,充满艺术美,潜藏着劳动者的愉悦欣喜。 2. 比喻: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春雨之密急、倾盆,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诗人用“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3. 语言: 炼字:“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 风格:口语化的表达,对话的加入,一家人劳动场面的忙碌、紧张,显现出浅显、清新、质朴诗词风格。 五、拓展阅读,品劳动之美 1.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诗歌没有正面描写外孙在田中忙碌收麦的劳动情景,但是通过写邻家紧张的帮忙,外孙辛劳之后的“饥乏”与“苦辛”,尾联的赞赏等侧面烘托手法,彰显外孙收麦的辛劳。表达了诗人从期望到焦虑到欣慰到赞颂,丰富的情感变化。 2.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颔联:前半句是实写,后半句是虚写,前一句是劳动的辛苦,后一句劳动归来,有明月想陪伴。美好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愉悦的性情和归隐的自豪,虚实相生,劳动之美。 诗人在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抒写的则是作者经过生活的磨励和对社会与人生深刻思索之后,对真善美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的决裂。 3.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