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系统设计.pptx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支承系统设计5.1 支承系统的功用和基本要求5.2 支承系统的静刚度5.3 支承系统结构设计5.4 支承系统的动态特性5.5 支承系统的热特性5.6 机械系统(机器)的基础5.1 支承系统的功用和基本要求一、支承系统的功用 支承系统:机械系统的子系统,机械系统中用于支承和安装其他系统的支承件(称又基础件)所构成的总体。 支承件:底座、床身、立柱、横梁、支座、支架、箱体、门架、桁架、刀架、工作台、升降台和箱体等。它们一般都比较大,故也称为“大件”。 5.1 支承系统的功用和基本要求支承系统的基本功用: ⑴ 支承和安装机械系统中的其他系统。 ⑵ 承受各种静态力和动态力。 ⑶ 保证各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和运动部件的运动精度。 ⑷ 支承件的内部用作电气箱、液压油、润滑油或冷却液压的储存器等。5.1 支承系统的功用和基本要求 支承系统是机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机械系统的总重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在机床中约占70%~90%),通常是结构最复杂、制造最费工、造价最昂贵的零部件。 一个机械系统的支承件往往不只一个,它们有的相互固定联接,有的在轨道上运动。 机械系统工作时,执行件所受的力和力矩都通过支承件作用在基础和地基上。如,机床在切削加工时,刀具和工件间的作用力都要通过支承件逐个传递,故支承件会变形。5.1 支承系统的功用和基本要求 机械系统所受的动态力(如机床上变化的切削力、机械系统中旋转件的不平衡等)会使支承件和整个机械系统振动。严重的变形和振动会破坏被支承零、部件的相互关系。 支承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机械系统的安装精度、工作精度、抗振性和可靠性。因此,正确设计支承系统,对减轻重量、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提高系统性能和寿命等至关重要。5.1 支承系统的功用和基本要求二、支承系统的分类按形状可分为四类: ⑴梁类:一个方向的尺寸比另外两个方向的尺寸大得多的零件。 例:床身、立柱、横梁、摇臂、滑枕等。 ⑵板类:一个方向的尺寸比另外两个方向的尺寸小得多的零件。 例:底座、基础板、工作台、刀架等。 ⑶箱类:三个方向的尺寸大致一样的零件。例:箱体、壳体、机匣、升降台等。 ⑷框架类:又称机架类。例:支架、桥架、桁架等。按结构可分为整体式和装配式。 5.1 支承系统的功用和基本要求 按制造方法又可分为铸造、焊接、铆接和组合式四类。 三、支承系统的基本要求 根据支承件的功用可知,对支承件的基本要求是: 1.足够的静刚度 2.较好的动特性 3.良好的热特性 4.小的内应力 5.其他 在设计支承件时,应考虑吊运安全方便,液压、电器布置合理以及便于加工和装配等。而对于机床的支承件,还要考虑便于冷却液、润滑液的回收,排屑方便等。5.1 支承系统的功用和基本要求支承件的设计步骤: 首先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受力和其他要求(如排屑、安装其他零件等)参考同类机械系统设计支承件的形状和尺寸,然后,在计算机上用有限元法进行验算,求出它的静、动态特性。经多次修改,并从几个方案中选出最好的方案。这样,可在设计阶段预测支承件的性能,从而避免盲目性。 5.2 支承系统的静刚度支承件的静刚度 支承件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1.自身刚度2.局部刚度3.接触刚度FFc2Fc1F图 5-1截面畸变(a)(b)(c)图 5-2 局部变形5.2 支承系统的静刚度 1.自身刚度:支承件抵抗自身变形的能力。 支承件所受的载荷主要是拉压和弯扭,其中弯扭是主要的。因此,支承件的自身刚度,主要考虑的是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 2.局部刚度:局部变形发生在载荷集中之处。5.2 支承系统的静刚度 3.接触刚度:两个平面接触时,不可能是理想的平,因而实际接触面积只是名义接触面积的一部分。再加上微观的不平,两平面真正接触的只是一些高点。 影响接触刚度的因素有:接触表面的粗糙度、接触表面的实际接触点及其均匀分布程度、构件材料的弹性和塑性、载荷(相对运动接触面)或预加载荷(固定接触面)的大小及其分布。 对于螺栓固定联接的接触面,通过确定紧固螺栓的数量及其分布,规定拧紧螺栓的扭矩来提高接触刚度。 对于重要表面可通过合理确定其表面硬度,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接触点数等措施来进一步提高接触刚度。例:对于机床固定接触面,高精度机床要求每25mm×25mm接触点达12点,精密机床8点,普通机床6点。5.3 支承系统结构设计一、截面形状选择 选择支承件截面形状的原则: ①具备较高的刚度和强度; ②便于安装其他零部件。 支承件承受的载荷主要是弯矩和扭矩,其变形主要是弯曲和扭转。抗弯、抗扭刚度与截面面积和截面形状(惯性矩)有密切关系。常见截面形状的抗弯、抗扭惯性矩如表5-15.3 支承系统结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表5.1 截面形状和惯性矩的关系序 号1234截面形状抗弯惯性矩cm480024164027-

文档评论(0)

魏魏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001331000010
认证主体仪征市联百电子商务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6771U5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