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pptVIP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的“道”,你是如何理解的? 点拨:这个“道”就是“根本原则”的意思。大学之道,就是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3. 《大学之道》中提纲挈领地论说了“三纲”“八目”的体系,那么“八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点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了“性善论”。“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点拨:“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不忍人之心”的理解。 点拨:“不忍人之心”即为“不狠心对待别人的心”,它包括“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是人人都具有的本性。扩充“不忍人之心”才能修养自身,福泽社会。在现实生活中迷路的人,关键应把“不忍人之心”找回来,恢复其善良的本性。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二 把握思想观点 6.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理解。 点拨:孔子列举了三条纲领。这三条纲领不是并列的,而是一个逐渐推进的关系。 纲领的第一条是“明明德”。“明明德”中的第一个“明”是动词,是彰明的意思。“明德”,是指美好的德行。孟子是主张“性善论”的,认为人天生就有美好的德行,只是因为被欲望所遮蔽,所以才会晦暗不明。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去掉那些蒙蔽在我们心灵上的东西,让自己光明美好的品德彰显出来。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纲领的第二条是“亲民”。“亲民”就是亲近爱抚民众。 纲领的第三条是“止于至善”。它的意思是达到“至善”的境界。 以现代人的视角来审视,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宗旨的儒家教育理念是有其特别之处的。它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一个道德完善并对社会道德建设有高度热诚与责任感的君子,而不仅仅是一个掌握生存技能的劳动者。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7.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人要注重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趋于善;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那么还要不要后天的学习呢?请结合《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具体内容,谈谈这个问题。 点拨:要。人有“四心”,也就是有“四端”。“端”是“开始”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萌芽,需要后天不断地培养呵护,这些萌芽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仁者。 8.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即“性本善”,但又要求“知皆扩而充之”,你认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点拨:不矛盾。因为在孟子看来,即使人的本性是善的,但人们的社会活动,会使私欲膨胀,会导致善的本性逐渐泯灭,所以必须在后天的教育中指导人们自觉地扩大充实自己的“善心”。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任务三 赏析艺术特色 9.请结合《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简要分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 点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表现了《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喜欢使用譬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特点。 (1)语言气势雄健。李泽厚说,孟文以相当整齐的排比句法为形式,极力增强它在逻辑推理中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力量,从而使其说理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以上四个句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不仅气势上得到了提升,且其所要表达的“性善论”基本思想,也清晰明了,使人印象深刻。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2)善譬巧喻。孟子的比喻浅近平易而生动有趣。他往往以生活常理就近设譬,运用灵活,精辟允当,一语中的,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用了比喻的手法,就像火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出(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而“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那么,学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后,你认可孟子的“性善论”吗? 文脉图解 文章主旨 文本研读 多维探究 技法迁移 点拨:观点1:认可。孟子的“性善论”肯定了独立人格,主张人格平等。孟子从人性本善出发,加上对仁义礼智扩而充之的补充,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人皆可以为尧舜。这鼓舞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大学》“八目”中,修身是核心。在孟子看来,人人皆有善心,然而关键在于保持住它。

文档评论(0)

dllk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文库主要涉及建筑、教育等资料,有问题可以联系解决哦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330203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