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正“数学性”与“生活化”的关系.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匡正“数学性”与“生活化”的关系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匡正“数学性”与“生活化”的关系文章内 容由收集 !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匡正“数学性”与 “生活化”的关系“数学性”与“生活化”的关系已不是一个新鲜 的话题。特别是课程改革以来, 关于“生活化”的理论阐述铺天盖地, 课堂上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似乎让我们淡化甚至忘却了对数学 本身的思考。 目前, “生活化”在教学实践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还是让我们回顾一组近期从网上搜集来的材料: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 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我们应当将数学教学回归现实世界, 回归儿童生活, 从学生熟悉的生 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 注重实践第一, 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 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 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 魅力。 “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它可以 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了解数学价值, 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和应用的信心,从而实现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 “生活化”与“数学性”孰轻孰重?二者的关系该怎样处理?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教师对“数学性”与“生活化”二者关系的 把握,出现了偏颇、偏激和偏差等三种不良的倾向,现试着进行理性 的分析与思考,并作出匡正。 一、匡正二者间包围与覆盖的关系 “生活化”包围“数学性”, “生活化”覆盖“数学性” (如下 页图示意)。这种观点的偏差表现为教师把一切数学问题“生活化”, 课堂上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 数学思维的展开总是回到最原始的、 甚 至是杜撰的生活问题,这样做忽略甚至丢失了“数学性”。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编造了一个故事:妈妈去超 市买了三瓶可口可乐,爸爸喝了一瓶的 1/2 ,妈妈喝了一瓶的 3/6 , 儿子喝了一瓶的 4/8 ,请同学们猜一猜,他们三人谁喝的多?(随着 教师的叙述,电脑演示爸爸、妈妈、儿子喝可乐的过程) 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揭示之后,教师又安排如下的练习: 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捡 到 3 个一样大的西瓜,孙悟空把第一个西瓜平均分成 4 份,每人 1 份。猪八戒吃了其中的 1 份,嘟哝着:“每人 1 份太少了!猴哥,我 要 2 份。”接着,孙悟空把第二个西瓜平均分成 8 份,猪八戒高兴地 取走了 2 份,开心地说:“这一次多吃了一块,嘿嘿!猴哥,把第三 个西瓜也分了, 这回你要给我 3 块。”孙悟空机敏地一笑, 把第三个 西瓜平均分成 12 份,冲着八戒叫道:“呆子,这回给你 3 块。”猪 八戒咧着大嘴哈哈大笑: “我一次比一次吃得多。”你读了这个故事, 有什么话要说吗? 因为上述问题从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释是很浅显的, 学生并不满 足于此,于是远离数学的话题五花八门,学生答题的激情剧增,但并 没有拓展、深化对分数基本性质的认识。 这位教师的意图是想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帮助学生 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从而体会学好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 帮助。其实,生活中没有这样的故事,编造这样的故事也没有起到深 化概念、提升“数学性”的作用。我想,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否可以让 学生从折纸操作中感悟、

文档评论(0)

东方升起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