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 上册《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docxVIP

高一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 上册《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史料阅读,探究17世纪苏州丝织业出现的新经济现象以及明朝徽州商人经商风俗和商业精神的认识 2.了解明清之际思想领域的新变化,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反映了君主专制强化与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时代特征,理解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观点。 3.通过学习明清时期中国在文学和科技上的成就,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 难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明清时期经济领域新因素对思想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知识梳理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1)农业 ①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美洲高产作物玉米、甘薯引进并推广种植。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③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 (2)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时间:明朝后期 地点:南方一些地区 行业: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 特点: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趋势: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3)商业——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2.明清社会经济的局限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 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环节二:问题探究 探究问题一: 材料一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材料二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yōng sūn)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xiāo),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4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中出现哪些新的经济现象,并指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案提示: 新的经济现象: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被雇佣者按日领取工资。 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探究问题二: 材料 明末顾炎武编纂的《肇域志》,这样记载安徽南部徽州地区的经商习俗: 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贾人娶妇数月则出外,或数十年,至有父子邂逅而不相认识者。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副者始分身而自为贾,故大贾非一人一手足之力也。他俗习懒习赚,有贾无副,则贾不行。其数奇(jī)贩折,宁终身漂泊死,羞归乡对人也。男子冠婚后,积岁家食者,则亲友笑之。妇女亦安其俗,而无陌头柳色之悔。 ——《肇域志·江南十一·徽州府》 根据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明朝徽州商人经商风俗和商业精神的认识。 答案提示: 反映了明朝徽州地区独特的经商风俗,与传统中国大部分地区重农轻商、安土重迁的习惯形成鲜明对照。 反映了明朝徽州商人勤勉、诚信、合作、坚韧、进取的商业精神。 探究问题三: 材料一 《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也……由显入微,从疑得信,盖不用为用,众用所基,真可谓万象之形囿(yòu),百家之学海。 ——《徐光启集》卷2《刻几何原本序》 材料二 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 此书为用至广……而习者盖寡。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 ——《徐光启集》卷2《几何原本杂议》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徐光启为何推崇《几何原本》? 答案提示: 在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的过程中,徐光启学习到了西方数学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也深切体会到几何学在自然科学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他正是从这一方面对《几何原本》表示了高度推崇。 环节三:本课小结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但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小农经济占据优势;专制统治阻碍社会进步。 思想领域的变化表现在明朝中期起,陆王心学形成,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oloman_5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全网最全各版本教材各学科新课标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