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卜 算 子 黄州定慧院寓所(yù suǒ)作 苏 轼 第一页,共17页。 了解写作背景,感知作者(zuòzhě)心境 第二页,共17页。 本词写作(xiězuò)背景: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zhéjū)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第三页,共17页。 直译诗文,理解诗词内容 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 它突然惊起又回首(huíshǒu)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 第四页,共17页。 概括上下阙主要写了什么? 上阕:叙写寓居禅院寂静(jìjìng)的环境。 下阕:写寓居禅院的心情。 第五页,共17页。 品读语言(yǔyán),鉴赏形象 1.词的开头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2.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 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 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xīnjìng)? 3.这首词下阕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第六页,共17页。 1.词的开头(kāi tóu)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开头两句选取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断滴漏等意象,营造出萧疏凄冷(qī lěnɡ)、幽冷寂寞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第七页,共17页。 2.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谁见幽人(yōu rén)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yōu rén)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①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②相似之处:寂寞、孤高、 孤芳自赏(gū fāng zì shǎng)、洁身自好。 ③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第八页,共17页。 3.这首词下阕主要(zhǔyào)运用了一种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下阕主要采用了托物寓人(以物写人、借物抒情(shūqíng))的手法,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借写“孤鸿”的具体形象,来表现自己被贬黄州时孤寂及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第九页,共17页。 五、赏析(shǎnɡ xī)技巧 4、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这首词运用了象征(比兴)等艺术手法(shǒufǎ),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 第十页,共17页。 5.请联系你学过的诗词,说说“鸿雁(hóngyàn)”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有哪些含义。 A、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发思乡怀亲之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衫,独上兰舟,云中(yún zhōnɡ)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第十一页,共17页。 B、以“孤鸿”、“哀鸿”的悲鸣来比喻人生(rénshēng)遭遇的凄凉悲惨。 如李颀《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ɡuān chénɡ)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第十二页,共17页。 C、取鸿雁春秋迁徙,一生(yīshēng)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 如苏轼《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huí tóu),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第十三页,共17页。 D 、取鸿雁翱翔(áoxiáng)于天际,自由自在,喻一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 如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kěyǐ)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