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素食在唐代的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8 佛教素食在唐代的发展 摘要:佛教素食在唐代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接受素食的人群扩大和素食内容发展两方面。由于李唐王朝的推崇,唐代可谓是佛教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统治阶级将佛教素食定为斋戒期间的饮食规范,大大推动了佛教素食的发展。士人与市民阶级也在接受佛教的同时主动接受了佛教素食。佛教素食在各个阶级之中取得的发展,使得其自身也在不断进步,佛教素食在唐代不断创新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唐代、佛教素食、斋戒、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Vegetarian in the Tang Dynasty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vegetarian in the Tang Dynasty wa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two a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ow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egetarian content. As the Tang Dynasty respected, the Tang Dynasty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second peak of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the ruling class let people must eat vegetarian during fasting period, which becomes a rule that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vegetarianism. Scholars and the public class are also accepting Buddhism at the same time take the initiative to accept the Buddhist vegetarian.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vegetarianism among the various classes has made its own progress, and the Buddhist vegetarianism has been innovating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has formed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Tang Dynasty 、Buddhist vegetarian、Fasting System、 佛教在唐代盛行,受到统治阶级到市民百姓的推崇,因此唐代文化中带有明显的佛教色彩。梁武帝于公元511年写下《断酒肉文》后,我国的佛教正式形成食素的饮食规范,并在发展中得到稳固。至唐朝,吃斋念佛已然是佛教信徒的外在表现形式,戒荤食素也几乎成为佛教信徒的标志。众多茹素的信徒对佛教素食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宗教饮食依托于宗教发展,佛教的传播无疑就是佛教素食发展的最大推动力。因此,佛教发展是其饮食规范被接受的必要条件,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互相促进。在唐朝,由于茹素者增多,为满足人们食素中的饮食需求,佛教素食自身也取得了一定发展,并在此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托荤菜的出现,使佛教素食更加多元化。因此,佛教素食在唐代的发展即佛教素食被不同阶级所接纳的过程,本文将从佛教发展导致食素群体扩大、佛教素食的普及以及佛教素食在唐代形成的特色两部分对佛教素食发展进行叙述。 一、 佛教素食在不同阶级中的发展 (一)佛教素食受统治阶级推崇 佛教斋戒与中国传统的礼制斋戒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到了唐朝,由于统治者崇佛,这两个概念逐步趋同,二者在统一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在礼制斋戒的基础上将佛教斋戒纳入国家斋戒中。李唐王朝大力推广斋戒活动时,斋戒期间的饮食规定——佛教素食,依托在斋戒上也得到了空前发展。 佛教中的“斋戒”是佛教的基本仪范。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印度佛教中的斋法也跟随而来。最初的“斋”是指清静反思,在饮食上仅要求过午不食,不能吃蒜、葱、韭、姜之类的有辛臭刺激性气味的菜蔬。后来,佛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中国化、本土化,佛教徒之间兴起素食。简而言之,佛教斋戒的内涵就是清静反思,慎防身心懈怠的仪范规定,并在饮食上坚持食素。在佛教的发展中,僧侣逐渐将斋月、斋日的斋戒规定演变为日常行为规范。而我国的礼治斋戒则是自先秦以来,为表示对即将进行的祭祀或大礼的敬重进行的整洁身心,以示虔诚庄重的活动。需要注意的是,礼治斋戒中若逢吉祭、吉斋戒就不用素食。但在唐朝,二者统一,食素成为斋戒共同的饮食规定。在佛教斋戒和礼制斋戒融合中,最具有代

文档评论(0)

131415161718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