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
版次 :RB16 版名 :大家访谈 稿源 :南方都市报
2011-11-17 作者 :陈晓勤
龚一先生在演奏古琴。 C FP 供图
古琴为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创作题材。图为(宋)赵佶
《听琴图》,立轴,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岭南派古琴传人谢导秀。余少镭 摄
■本期传人
龚一, 1941 年生, 1954 年开始学琴, 1966 年毕业于上
海音乐学院本科,先后在上海电影乐团、上海乐团任古琴独
奏演员及上海乐团团长等。
谢导秀, 岭南古琴艺术传承人, 1940 年生于广东梅县,
是岭南古琴一代宗师杨新伦先生的弟子。到他这一代,岭南
琴派基本是一脉相承, 如今,谢导秀已经有不下三百个徒弟,
学习岭南派古琴的已过千人。
古琴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七弦琴弹拨演奏艺术,有文
献记载的历史已有四千多年。在古代,古琴除了用于郊庙祭
祀、朝会、典礼等的雅乐演奏外,还与“诗、书、画”一起作
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工具,且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
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 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而居于“棋、
书、画”之前。从孔子抚琴讲学到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从
“竹林七贤”的琴啸相谐到李白、白居易的琴诗,古琴艺术是
历代文人雅士高洁、脱俗生活的真实写照。正因为如此,古
琴艺术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流传至今的古琴、
琴曲、琴谱、琴调、琴律、琴制和琴韵等共同构成了博大精
深的音乐文化世界,沉淀了中国文人在艺术与人生上的价值
追求,反映了中国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理想,既是认
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活化石,又是了解中国传统文人心灵
历程的一把钥匙,具有重要的艺术和文化研究价值。正因为
如此, 2003 年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
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宋俊华(中山大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
龚一:其实古琴是最容易学的
古琴里有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
古琴艺术是反映生活、反映社会的,可以说是了解古代
音乐发展的一个佐证。
南都:古琴是一门历史相当悠久的艺术,有别于其他的
艺术门类,古琴艺术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龚一:古琴艺术之所以能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它的必然性。 众多民族乐器有一个共性, 都有着悠久历史。
但古琴还有它独特的地方,就是它的内容———一是自唐以
来保存着三千首曲谱,这是别的乐器所没有的;二是它的音
乐内涵更符合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准则。
古琴艺术是反映生活、反映社会的,可以说是了解古代
音乐发展的一个佐证———这个意义极其重大。古琴大约有
一百五十部谱集,一本谱集中少则一首,多则两百多首,加
起来有三千首。 《碣石·调幽兰》是至今存见最早的一首琴曲,
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是由“帝王
将相,才子佳人”把玩着古琴。从孔子时代起,伯牙、师旷、
汉代的司马相如、蔡文姬、唐代的白居易、宋的苏东坡、欧
阳修、元的耶律楚材、到明清的严天池、徐青山,到传奇文
学中《红楼梦》 、《西厢记》,一直到金庸的武侠小说,几乎
都会涉及到古琴。宋徽宗赵佶《听琴图》就是一个好例子,
可以看到古琴在古代文人生活中所占的位置。
古琴音乐的内涵符合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准则。这件乐
器非常有特点,从长度来说,没有第二件乐器能与之相比,
它的有效振动弦长 1.12 米,声音低、 缓慢、 稳重。中国的房
子,比如故宫、大的宅院,平铺舒展庄严,讲究威势稳重,
所以平稳在中国人的审美当中占了很重要的一席之地,古琴
也体现这一点。此外,唐诗写“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听
弹一夜中, 会尽天地情”,意思是听了一夜的古琴, 就能体会
到人生的真谛。
我没有讨论流派的欲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