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疏导策略 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形势下出现的一个 极其特殊的群体,其心理活动有其独特的方面。据中国妇联 统计,我国现有留守少儿约 5800 万人,其中, 14 周岁以下 的儿童就有 4390 万。这个庞大的儿童群体,因其所处生活 环境的特殊性,心理上也表现出较独特的一面。因此,准确 剖析这些孩子的特殊心理现象,科学疏导,是实现中国妇联 提出的“靠近你,温暖我”目标的关键。 1.留守儿童的不幸福的童年 留守儿童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委屈情绪在涌动,敏感、孤 独、自卑,占据了他们的童年生活。歌谣如是描述留守儿童 生活: “留守儿童真凄凉,平日难见爹和娘,放学回家忙家 务,夜里梦中唤爹娘。 ” 案例:韩笑笑,祁连山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父母长期 在新疆务工,只有在春节时才能和家人团聚。孩子被寄居在 叔叔家。由于长久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产生自我封闭、自 卑、缺乏爱心等心理疾病。她总是沉默寡言,显得很孤独。 分析这个孩子心理现象的发生,根源就是平日里缺乏父母之 爱。而且这种心理问题是相互关联,相互循环的。 20 世纪世 界著名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灵》 一书中指出, 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 她说: “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 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 。因为她们可解决 儿童适应上的困难。 ” 疏导策略: (1)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实施心理健康疏导。心理 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疗法等实施心理干预或疏导,让孩子的孤 独、抱怨等心理疾患得到宣泄。 (2)实施爱心工程――老师倾注爱心,班级创造温馨 的“家”的气氛,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 感受 “家” 的温暖,让“爱”重归孤独的心灵。 (3)班级里成立爱心小组,每个小组吸纳一定数量的 留守儿童参加。爱心小组全体成员一起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所 有活动,展开小组竞赛,充分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生活的 快乐。 2. 留守儿童的“节日恐惧症”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质,是每一 个中国人都有的心理现象。然而,过节对留守儿童而言,是 一场心理考量。他们期待节日的来临,期待在节日里获得和 同伴一样的快乐,但是,父母的缺位,使得这种快乐变成酸 楚与近在咫尺的神往。 案例:小芸,祁连山山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 该生在习作《我的中秋节》中写道: “我盼望中秋节的 到来,因为,节日可以带给我快乐;但是,我又害怕中秋节 的到来,中秋的月儿圆了,可是,我们家的小院里只有我和 妹妹,还有那只温柔的老猫。 ”许许多多的留守儿童都患有 节日恐惧症,他们向往节日,但是,又因为父母的缺位而对 节日产生复杂的感情。 疏导策略: (1)学校、班级组织集体节日庆祝活动,用丰富多彩 的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节日带来的快乐。陶行知先生 说:“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动力,为 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 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 ” (2)邀请留守儿童到同学家过节,让留守儿童同其他 孩子一道,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与欢乐。 (3 )学校为留守儿童举办专门的节日文娱活动和聚会, 使孩子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使得他们从心底里升起对集体 的依恋与热爱,更好的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3. 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人缺位 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人缺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的溺爱 或者冷漠等因素,造成留守儿童任性、懒散、偏执、对抗等 心理。 案例:小江,祁连山山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小江的爸 爸妈妈在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