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整句和散句变换(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考点讲解与对点训练.docxVIP

专题02 整句和散句变换(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考点讲解与对点训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6 专题02 整句和散句变换 【命题趋势】 变换句式,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和语言表达的需要,在保持原句意思不变的前提下,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换成另一种句式。常见的变换句式题型有长短句互换、语体互换、整散句互换和句子重组等,多与“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结合起来考查。变换句式,有时是为了增添文采,有时是为了突出内容,有时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连贯,有时是为了使句子更容易被人理解。 变换句式,实际上是根据语境要求,追求一种更好的表达效果。本考点是考查考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D。 从近几年年高考的题目看,句式变换的题目考核的省市较少,尤其是整散句、长短句、常式句和变式句直接变换近几年考核的更少。然而出人意料的是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对长短句直接变换做了考查,这对于选择新高考Ⅱ卷的省份无疑是一次大的考验。可以预知,今后高考有关语言运用各类型题目的考查均存在极大的可能性,因此做好各类型题目的全面备考乃明智之举。 【典题领航】 (新高考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历史时刻,______中国共产党创建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即引发广大观众的热烈关注。该剧清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思想文化土壤。 《觉醒年代》以独特的艺术审美,让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艺术魅力。一是该剧所采取的叙事手法和史诗风格,与所讲述的历史内容______,形质交融,让观众内心既感受到强烈的思想______,也获得了雄浑悲壮的审美体验。二是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更加注重细腻、委婉、深情、动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对人物独特性格的______。剧中众多风云人物纷纷登场,他们面目各异,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纷繁和复杂: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三是努力运用影视审美的方式,真实准确地呈现和还原历史环境,电影式镜头让作品充满艺术质感。 18.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3分) A.反映 浑然一体 震撼 揭示 B.反映 浑然天成 震动 揭示 C.反应 浑然一体 震撼 揭露 D.反应 浑然天成 震动 揭露 【答案】A 【解析】“反映”指的是某一事物再现其它事物的某些特点。“反应”指的是某事物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定变化。“浑然一体”指的是构成事物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缝隙,像是一个整体。“浑然天成”是指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也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震撼”指土地剧烈摇动(多指自然灾害)或指内心受到强烈冲击或感动。“震动”表示物体运动,也可指情绪不平静。但是,根据语言习惯,“内心”多与“震撼”连用。“揭示”指揭举事实,公之于众。“揭露”指揭发隐蔽的事,使之暴露。揭露出来的通常是比较隐蔽的、负面的事情;而揭示通大多是揭示正面的东西。故选A。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答案】A 【解析】原文为比喻。原文将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思想文化比作土壤。A.比喻。B.借代。C.借代。D.夸张。故选A。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修改为整句,可适当增减字数,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3分) 【答案】(1)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的张勋,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的辜鸿铭。 (2)在厅堂里袁世凯试穿龙袍,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在讲台上辜鸿铭拖着辫子讲国学。 (3)袁世凯在厅堂里试穿龙袍,张勋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散句改整句,先用一个句子作为基准句,把其他句子按照该句子的格式调整语序即可。如以“在厅堂里试穿龙袍的袁世凯”为基准句,那么后文都应该改为“在……的……”,“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的张勋,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的辜鸿铭”。以“在紫禁城中张勋领兵复辟”为基准句,则其他两个句子都改为“在……里/上”人物“做什么”,“在厅堂里袁世凯试穿龙袍”“在讲台上辜鸿铭拖着辫子讲国学”。以“辜鸿铭在讲台上拖着辫子讲国学”为基准句,则前文都改成谁“在…”怎样地做什么的句式,“袁世凯在厅堂里试穿龙袍,张勋在紫禁城中领兵复辟”。 【考点详解】 一、厘清概念 1.整句: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多用对偶,对比、排比、顶真等修辞格式的句子叫整句 整句的特点: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常用于铺陈,渲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