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化道出血基本诊疗路径
一、消化道出血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消化道出血( ICD-10 : K92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 (中华医学会 编
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实用内科学(第 12 版)》(复旦大 学
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 主要症状和体征:呕血、黑便或便血,失血性周围循 竭,贫血。
2. 基本辅助检查:大便潜血阳性,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及
白下降,氮质血症,结合内镜检查结果可明确。
环衰
血红蛋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 K92
2.年龄 18-65 周岁住院患者,男女均可;
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
3 .同意按照临床路径方
案的要求配合诊疗者; 4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
期间不需 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
入选。
排除标准 :
1、 消化道大量出血和休克者;
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胃、肠动脉破裂出血
者;
3、 精神性疾病、无自制力、不能明确表达者;
4、 不同意按照临床路径方案的要求配合诊疗者。
(四) 治疗原则
1、 一 般治疗
2、 补充血容量
3、 止血治疗
(五) 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 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 12 版)》(复旦 大学医学院
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 南,《国家基本药物
处方集》( 2009 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 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009 年版基层部分)等
1、 一 般治疗: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复查血常规
与尿素氮,大量出血者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
2、 补充血容量:可静脉用 5% 葡萄糖液、平衡盐液、低
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周围循环,血红蛋白 v 70g/L 时应输血。
3 、止血治疗
( 1) 上消化道出血
① 胃内降温 通过胃管以 4 °C 水反复灌洗胃腔。
② 口服止血剂 在活动性出血时可紧急予去甲肾上腺素
20-40mg 加入生理盐水或冰盐水 100-250ml 分次口服。 ③ 抑制胃酸分泌 西咪替丁 0.6g 每日 2 次静脉滴注。 (2) 下消化道出血
① 口服云南白药一日三次。
② 去甲肾上腺素 16mg 加入生理盐水 200ml 反复灌肠 ,
(六) 标准住院日为 5-7 天
(七) 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所必需进行的检查项目( 规+ 潜血;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
HBV ;
1 )血常规、尿常规、 大便常
RH 因子、凝血功能、
(3) 心电图。
2.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胃镜、肠镜、 B 超(肝胆胰脾)
(八) 出院标准
无呕血,大便转黄,生命体征平稳
(九) 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消化道大量出血和休克者;
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胃、肠动脉破裂出血
3、 不能明确出血病因者;
4、 经过治疗 48h 后出血仍不能停止且血压不稳定者。
二、消化道出血基本诊疗路径双向转诊流程
(一) 向上级医院转诊条件
具备下列 1 项条件者可转上级医院
1、 消化道大量出血和休克者;
2、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胃、肠动脉破裂出血
3、 需行胃、肠镜等特殊检查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者;
4、 经过治疗后 48h 出血仍不能停止且血压不稳定者 ;
(二) 安全转诊方法、步骤
对于活动性出血的病情重的患者,为确保安全,按下列 步骤进行转诊
1 、做好转诊准备
( 1 )落实转诊交通工具、人力,通知上级转诊中心做
准备;
(2)向家属说明病情、转诊的必要性,途中可能发生的问
者;
者;
方法和
好接诊
题;
(3) 根据病情,携带氧气袋、吸痰管、输液设备、止血用 药品;
(4) 写好转诊记录单。
2 、转诊途中处理
( 1) 由熟练的医务人员陪送;
(2) 严密观察病情,随时做紧急处理;
(3) 转诊途中监测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道、维持血压等。
3、到达上级转诊中心
( 1) 协助将病人平稳、迅速的转入接诊地点;
(2) 向接诊单位口头交班,介绍病情、发病经过、当地检
查、诊断及治疗效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