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民族大融合作出巨大贡献的奇女子
为民族大融合作出巨大贡献的奇女子
自西晋灭亡,五胡乱华起,我国历史出现了诸国林立,空前混乱的浑沌局面。从公元317年侥幸逃到南方,建立东晋王朝的司马睿算起,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南北为止,在这272年之间。中国出现了南北两个风俗各异,语言不同,完全对立的王朝。如果不是由于鲜卑人建立并已统一中国北方的北魏王朝努力推行汉化,为南北两个王朝重新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许中国就会从此分裂成胡汉两个国家,不可能再统一了。这个力促鲜卑人汉化,进行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功绩,当归功于北魏奇女子-冯太后和她的孙子孝文帝拓跋宏(后改称元宏)了。
文成文明太皇太后冯氏,汉族,原籍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她的祖父冯弘是接替其兄冯跋的北燕第二任国君,太兴二年(公元432年),北魏太武帝趁北燕时局混乱,兴兵灭燕。冯氏的父亲冯朗降魏,后因功授秦、雍二州刺史,,封西郡公。冯朗在燕时,娶乐浪(今朝鲜平壤市)王氏女为妻,生有一男一女。归魏后,王氏在长安又生一女,此女便是后来的文成皇后冯氏。
后冯朗因案件牵连被杀,年幼的冯氏也被官府籍没入宫。幸亏冯氏有个姑母在北燕灭亡之前,被冯弘以“谢罪”为名,送入北魏宫廷,后被北魏太武帝立为左昭仪。冯氏籍没入宫后,由“雅有母德”并熟悉儒家经典的姑母冯昭仪抚养教导,因此受到了很好的儒家文化的熏陶。
承平元年(公元452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即位。刚满十四岁的冯氏,凭相貌和才华被文成帝选为贵人。文成帝仅年长冯氏一岁,彼此趣味相投,太安二年(公元456年),冯氏被立为北魏皇后。相亲相爱的日子仅过了几年,和平六年(公元465年)五月,二十六岁的文成帝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皇宫因病去世。按北魏旧制“因有大丧,三日后,御服器物,一以烧焚。”当按制百官及后宫举行哭临焚烧仪式时,冯皇后悲恸异常,突然哭泣哀号着投身烈火以殉情,幸被左右及时救起,良久方苏醒。正是冯皇后的千古一跳,显示出了她的勇气和刚毅,被人称为奇女子。
文成帝死后,由十二岁的皇太子拓跋弘继承皇位,是为北魏献文帝。二十五岁的文成皇后冯氏被尊为皇太后。在夫死子幼的情况下,当权臣乙浑企图发动政变,夺取皇位时,冯太后刚毅果敢,当机立断,一举铲除了乙浑集团,并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很快稳定了北魏政局,初步显露出她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才能。
就在北魏政权日趋巩固的时候,冯太后于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八月决定罢听政事,将朝政交还给献文帝。原来献文帝的李夫人生了一个又白又胖取名拓跋宏的皇子。冯太后决定躬亲抚养皇孙。其实,献文帝并不是冯太后的亲生儿子。因为北魏继承了汉武帝“立子杀母”的训诫,为了防止后妃外戚专权,凡立太子,必杀其母。因此在太安二年(公元456年)拓跋弘被立为皇太子时,其母李贵人则依制赐死,拓跋弘一直由常太后抚养。故冯太后与献文帝这对名义上的母子,其实关系并不融洽。献文帝执政后,处处与冯太后对着干,这对于一个有抱负的女政治家来说,是难以容忍的。因此,在皇兴五年(公元471年)八月二十日,献文帝迫于冯太后的压力,将皇位禅让给了刚满五岁的皇太子拓跋宏,这便是北魏的第六代皇帝,史称孝文帝。而十八周岁的献文帝,则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资治通鉴》说献文帝禅位的原因是:“好黄老,浮屠之学,每引朝士及沙门共谈玄理,薄雅富贵,常有遗世之心。”其实,这一切都是宫闱内部斗争所至,并非献文帝想“遗世”。因为孝文帝年幼,不到三十岁的冯太后,不但成了太皇太后,并再次临朝称制,亦再次被人称奇。
但是,献文帝虽然成了太上皇,却无“遗世之心”,凡“国之大事,咸以闻”。不仅屡屡下诏,直接处理国家大事,还亲率军队南征北讨。特别是延兴五年(公元475年)十月,他在平城北郊搞了一次盛大的阅兵,以显示自己的威望。这让冯太后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延兴六年六月,冯太后利用掌握的京师军队,发动了一场宫廷夺权之变。六月甲子,冯太后下令全城戒严,六月辛末,太上皇终于丧命。“是时,献文不悟,至六月暴崩,实有鸩毒之祸焉。”(见《魏书》)献文帝之死,是统治集团上层争夺政权的生死较量,谈不上谁是谁非,但就对北魏日后所作的贡献来说,显然冯太后比献文帝更有作为。事实证明,正是由于冯太后第二次临朝称制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加速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并为后来孝文帝进一步推行汉化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三十四岁的冯太后重新执政后,十一岁的小皇帝拓跋宏倒是很听话,“以文明(冯太后)摄事,优游恭之,玄览独得,著自不言。”(见《魏书》),很配合冯太后在太和年间一系列的政治改革。首先冯太后对官员实行俸禄制,一改以往北魏官员靠贪污掠夺获取财物的野蛮风气,为鲜卑政权由野蛮向文明转变,创造了先决条件。其次实行均田制,原来在鲜卑贵族的统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