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研单位科技创新水平的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对于促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
作用越来越明显,是发体现代农业的重要驱动力量。早在 2005 年“中
央一号”文件就提出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2012 年“中央一号”
文件更是将主题锁定农业科技创新[ 1],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又
强调了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地市级农业
科研单位是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农业生产中起到显著的技术
支撑和辐射带动的作用[ 2],其创新水平建设对于驱动地区农业科技
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以下
简称“里下河所” ) 成立于 1949 年,在“十五”、“十一五”全国农
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水平评估中,均位居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第一位。
当前,里下河所重点研究方向包括稻、麦、经济作物育种、核技术应
用、生态农业产品技术研究等,累计育成新品种 119 个,研发新技术
90 多项,研究成果获各类科技奖 196 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为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
作用。
1 里下河所科技创新水平建设成效
1.1 科技项目经费大幅提升科技项目是科技创新水平建设的支撑。
“十一五”以来,里下河所承担的科技项目数进一步增加,项目经费
大幅提升。“十五”期间,里下河所共承担科技项目 210 项,到账经
费 3652 万元,“十一五”期间,科技项目数达到 335 项,到账经费达
8857 万元, 2011-2014 年,立项项目数已达到 327 项,到账经费超过
1.14 亿元。通过对立项项目梳理,有以下三点显著变化:一是项目来
源明显丰富。“十一五”以来,新开辟了国家发改委专项、国家及省
引智项目、省标准化项目、市环保课题等申报渠道,获得的项目经费
已占到经费总数的 18%以上; 二是基础研究实力增长。里下河所是以应
用型研究为主的科研单位,基础研究向来是薄弱环节,“十一五”以
来,共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9 项,省基金 22 项,基础研究项目数位
居全省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前列,有效地开拓了前瞻性研究思路 ; 三是
青年科技人员主持项目增多。 45 岁以下科技人员主持的项目占所有项
目数的比例从 2006 年的 39.6%升至 2014 年 52.6%,青年科技人员科技
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
1.2 科研条件建设支撑作用彰显科研条件是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水
平建设的基础[ 3]。“十一五”以来,里下河所始终坚持将科研条件
建设作为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要内容,先后设计建成建设标准一流、占
地 65.3hm2 的万福科研基地,占地 2hm2的生物农药、复配农药、种子
包衣剂产品中试基地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占地 6.7hm2
的扬州辐照中心等三大科技创新基地,近期还在江都小纪镇承租流转
土地约 400hm2,建有农业科研成果展示核心区和基础种子繁殖区,极
大地改善了科研手段和条件,为科技创新创造了条件。同时,里下河
所打造了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科研基础平台,建成国家小麦改良
中心扬州分中心、农业部长江中下游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
室、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扬州试验站、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小麦育种
与种子研究室、油菜、水稻、小麦试验站、江苏省小麦种质基因库、
江苏省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副产品基地等 19 个重大平
台,争取建设经费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