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页,共30页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劳动人民用小石片(砭石)砭刺人体某部位,以减轻机体某部痛楚来治疗疾病。 第二页,共30页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 1.《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2. 针灸疗法的发明和经络感传现象的发现是经络学说形成的基础 3. 循经症候群的观察和练功过程中的体悟 (二)经络学说的确立 《内经》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 (三)经络学说的发展 晋 ?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宋 ? 王惟一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第三页,共30页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页,共30页 经与络的关系: 经—即径,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路线 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 第五页,共30页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一)联络沟通作用 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联络作用主要有: 1、联络脏腑与体表 2、联络脏腑与官窍 3、加强脏腑联系—(1)表里经构成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 (2)某些经脉,还联络多个脏腑 4、经脉之间的联系(1)十二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2)奇经八脉加强了十二经脉的联系 (二)运行渗灌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 —“得气”、 “行气” (四)调节作用 第六页,共30页 二、 经络学说的应用 (一)阐释病理变化 1、传递病邪 (1)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 外邪 皮毛 孙脉 络脉 经脉 脏腑 (2)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如 肝气犯胃、肝火犯肺、肾阳虚水气凌心射肺。 2、反映脏腑的病变 胃肠火盛 牙痛; 肝火上炎 目赤肿痛; 肝气郁结 两胁、少腹胀痛 第七页,共30页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1、循经辨证: 头痛的辨证:前额痛—阳明经,头侧痛 —少阳经 ,头项强痛—太阳经;巅顶痛—足厥阴肝经 。 2、全息诊断 :脏腑疾病多在某些特定的部位(腧穴)有病理改变。如十二指肠溃疡—不容穴压痛,胆囊疾病—胆俞穴、胆囊穴压痛,阑尾炎—阑尾穴,胃癌—胃俞穴有结节状反应物,冠心病—神堂穴(心俞旁1.5寸) 第八页,共30页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针灸推拿—经络所通,主治所及。 (1)指导循经取穴——直趋病所 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指导推拿按摩 2、指导药物治疗(药物归经:张元素、李杲) 手太阴肺经: 升麻、白芷、桔梗、葱白; 手阳明大肠经: 升麻、白芷、石膏; 足阳明胃经: 升麻、白芷、石膏、葛根; 第九页,共30页 足太阴脾经: 升麻、白芍、葛根、苍术; 手少阴心经: 黄连、细辛; 手太阳小肠经: 藁本、黄柏; 足太阳膀胱经: 羌活; 足少阴肾经: 独活、知母、细辛; 手厥阴心包经: 柴胡、丹皮; 手少阳三焦经: 柴胡、连翘, 上焦-地骨皮,中焦-青皮,下焦-附子; 足少阳胆经: 柴胡、青皮; 足厥阴肝经: 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 第十页,共30页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五别络 络脉 浮络 孙络 十二经筋 连属 外连 部分 十二皮部 内属—— 五脏六腑 经 络 系 统 第十一页,共30页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对称分布于人体两侧,分别循行于上、下肢内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