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上册 教案 讲课稿 讲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下)》教学设计.docxVIP

高三历史上册 教案 讲课稿 讲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下)》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讲 第1页(开场白) 各位同学好,今天我们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二部分,《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2页 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昨天复习的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经孔子创立和孟子荀子发展成为蔚然大宗,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复习之后儒学的发展历程。 第3页 按照课标要求,《宋明理学》一课,我们需要掌握宋明理学形成的背景;程朱理学的内容及作用。 第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思想领域出现三教合一的现象,即外来的佛教和中国本土的道教冲击了儒学正统思想的地位。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包括:社会动荡不安,佛教、道教思想广泛传播,儒家思想不能解决当时出现的社会问题。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如下影响:儒学独尊地位受佛道的冲击,但同时儒学又吸收佛、道精华,使儒学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为宋代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我们来复习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 1.思想上:儒学正统地位遭到挑战。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危机;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2.政治上:唐末以来由于战乱,伦理道德遭破坏,不利于大一统;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宋代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需要思想上进一步专制。 3.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印刷术和造纸技术的进步)。 4.社会氛围上:宋朝重文轻武,实行宽松的文化政策,学术活跃(科举制发展,书院盛行)。 第5页 我们继续复习程朱理学的内容。 1.含义:是以儒学为基础结合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第6页 2.两宋程朱理学代表主张: 宋代理学主要是程朱理学,包括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的理学思想。 北宋二程的主张是, 1.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先理后物;(核心) 2.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3.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认为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南宋朱熹的主张是, 1.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第7页 我们再通过一张表格来梳理一下北宋二程和南宋朱熹思想的异同点。 程颢、程颐 朱熹(集大成者) 唯心论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核心) 理之源在于天理,先有理后有气 道德观 “人伦者,天理也”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认识论 “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而不求科学之真” 第8页 3.两宋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进一步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朱熹编纂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教科书,对此后中国的文化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朱熹的学术思想传至海外,甚至形成“朱子学派”。 第9页 那我们应该如何对理学进行全面、客观、辩证地评价呢? 材料一 清雍正帝宣称:“若无孔子之教势必以小加大,以少陵长,以贱妨贵,尊卑倒置,上下无等,干名犯分,越礼悖义,所谓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其为世道人心之害,尚可胜言哉!” ——《东华录》雍正朝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理学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第10页 材料二 《明史·列女传》中记载的贞洁烈女,其中有守节养亲37人,殉夫44人,未婚殉夫11人,水灾因见男子裸体甘愿溺死3人,总共300余人。 《清史稿》中记载的贞洁烈女,更增至500余人。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清·戴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第11页 材料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南开大学校训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南京大学校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理学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第12页 材料四 为了宣传自己的理学主张,朱熹、陆九渊等人经常在书院讲学,有宋一代,成为了中国书院的大发展时期,一直到明清时,书院一直是传播儒学,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理学对后世政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oloman_5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全网最全各版本教材各学科新课标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