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新历史主义文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与新历史主义文学 鲁迅与新历史主义文学 第29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1月 Vol. 29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21 鲁迅与新历史主义文学 王吉鹏,韩 旭 (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 要:从文化精神角度来看,鲁迅与新历史主义作家都秉持着“历史循环论”的基本观点,对正史的叙述强烈的质疑,进而在野史轶闻中寻找历史本真; 关于历史与文学关系的问题上,两者都认同历史仅为文学提供了言说的舞台,文学为了揭示精神实质,完全可以砸碎时空的局限,使传统与现代并置于同一写作空间。从艺术手法上看,以鲁迅《故事新编》为代表的作品与新历史主义的小说都采用了反讽和虚构的言说手法。 关键词:鲁迅;新历史主义文学;历史观;时间空间化; 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21)06-0010-04 新历史主义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简单阶级论、庸俗的认识论观念的瓦解,知识分子以理性的目光追寻历史本真为直接动因,在人类文化学、弗洛伊德心理学、结构主义乃至后结构主义等西方理论的催化下形成的文学思潮。就其内涵而言,该思潮作家把历史只是视为写作的背景;写作的内容由传统历史小说的战争、政变、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转变为边缘化的野史稗闻,村落、家族、个人在历史其中的兴衰沉浮;关注的对象也由原来的帝王将相转变为细民俗子。就外延而言,新历史主义也不再停留于历史规律的探寻,而是潜入主体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空间进行历史与现代的对话,更多的是非功利性的生命体验的再现。这一流派的主要作品有:莫言的《红高粱》,陈忠实的《白鹿原》,苏童的《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格非的《迷舟》、《敌人》,余华的《活着》,刘震云《故乡相处流传》、《故乡天下黄花》等等。 当我们再把目光转向20世纪初的鲁迅时,惊讶地发现作为思想型的文学大师,就是以其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价值交错形成高屋建瓴、敏感独到的生命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同时表现为独到的历史见地和艺术的言说手法,而这些在新历史主义小说家那里得到辉映。 经历时代的变迁,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却是一脉相承,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这种使命感,皱起眉头目视曲折多艰的民族历史,从中寻找民族能够坚实繁盛之魂的责任感。在这一点上,鲁迅在其几乎所有的作品中,都表现出了极为凝重和深刻的“神情”。相形之下,新历史主义文 构的游戏,但笔者认为,作者在砸碎传统历史话语权威性的背后,显现着建构的渴望,换句话说,解构本身就是建构的开端,而且这一派作家由关注民族的命运更进一步关切到个体“人”的生存质量。由此可见,无论是文学大师鲁迅,还是当代的新历史主义文学家,都继承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这种当仁不让的责任感。这也是对于鲁迅与新历史主义文学家进行比较的重要基石。 首先,鲁迅与当代新历史主义小说家的历史观以及对待过往历史所表现出的质疑等方面有内在的一致性。他们都秉持着“历史循环论”的的基本观点。从创作背景角度比较,鲁迅屹立于传统与现代的思想转型时期,目睹了辛亥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洋军阀统治等政治势力走马灯式的起伏更迭。鲁迅清醒地认识到这条线性的历史脉络不过是一次次虚无的轮回。于是,他把自己脚下的历史放入更宽广的时空中,“将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和现今的状况一比较”,“就当惊心动魄何其相似之甚,仿佛时间的流逝,独与我们中国无关,现在的中华民国也还是五代,是南宋,是明季”[1]。鲁迅还曾穿透时空把中国的历史归结为“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可见,在如此纷乱的政治变革和文化振荡中,鲁迅形成并坚定了他“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历史基点。 相形之下,当代新历史主义小说家也具有相似的创作背景。从20世纪30年代解放区文学至到十七年文学写作,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大写”的历史,是以“历史唯物论”和“历史决定论”为理论支撑的线性政治化的历史,是以书写大人物、大事件为核心的“正史”书写。在经历文革的劫难 后,人们回归理性的认识视角,摒弃对重大事件思考与把握,学作品似乎是“嬉皮笑脸”的“语言狂欢”,完全肆意的解──────────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批研究项目(01JA750.11—44031) 收稿日期:2021-04-12 作者简介:王吉鹏(1944-)江苏东台人,辽宁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 10 - 王吉鹏,韩 旭:鲁迅与新历史主义文学 关注个体生命的存在和价值,

文档评论(0)

亦起学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湖北亦贤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1023MA4F181CX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