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江南烟雨中走出来的文化传承.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江南烟雨中走出来的文化传承 清风微雨油纸伞,抚琴青衣一方砚。一把油纸伞,承载了多少相思与情意,在江南烟雨成诗的那些日子里,是谁家的姑娘,撑着油纸伞,漫步在长街曲巷,那远处走来的,是否是她念念不忘的少年郎。 提起油纸伞,可能现在大多数人对它是陌生的。在现代人眼中,它可能是风花雪月的代名词。提起油纸伞,人们总会把它和爱情联系在一起。在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一见钟情,只源于西子湖畔遇雨时的一伞情缘,赠伞之情。这把伞承载了他们的悠悠情丝,绵绵情意,以至于他们后来可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成为一段佳话。在中国古代,男女双方在定亲之后,就会送一把油纸伞,当做定情信物。两性相交,一堂缔约,共盟鸳蝶,白首永偕。这是对爱情的期盼,更是对婚姻的承诺。 在中国文化的长河里,油纸伞是其中重要的一员。相传油纸伞是由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初期伞多为羽毛,丝绸等物制作,到东汉蔡伦发明了纸之后,代替了丝绸。在伞上刷桐油用来防水,后来历朝历代又加以改进,这才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油纸伞。它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去不肖算,油纸伞的每一道工序,都极为精细,需要一丝不苟,每一个步骤,都像是一场视觉盛宴,削伞骨,绕边线,环环相扣,把中华古典美淋漓尽致的呈现出来,随着油纸伞的发展,不少的文人墨客也在上面题诗作画,这不仅使油纸伞多了几分风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了诗词文化的发展。 上世纪七十年代,实用方便的钢架伞取代了油纸伞,这使得油纸伞一度陷入低迷,而当它再度归来,已经不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变成了一种文化的象征,一个时代的印证。在它身上似乎可以看到盛唐之时,万国来朝的恢弘景象,宋代瓦子勾栏市民的繁荣之态。如今油纸伞已经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的渲染与熏陶下,它典雅、高贵、古朴,是一件很好的装饰品和艺术收藏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盛产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工艺品,油纸伞给人感觉安静、简单、文艺,却又有勃勃的生机,就像是一个正值青春少艾的姑娘,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那样的明艳,灵动,这世上的浮华仿佛都与她无关,而偏安一隅,江南水乡的宁静安然,恬淡闲适, 才是属于它的归宿。 时代在不断的前进,但历史文化却不被磨灭,他们会不断的沉淀与积累,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成为不可估量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更多的学习和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去发扬和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文档评论(0)

明途笛音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上不违往日师长谆谆教导之语,下不背今朝学徒虔虔向学之心。长乐予今生,君以为可交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