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子路受牛”与“子贡赎人” 审题立意(附:写作提纲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吕氏春秋》记载有“子路受牛”与“子贡赎人”的故事。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众人以之为贪,孔子却赞之。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者,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让而不取其金。众人赞之,然孔子曰:“赐失之矣。”
【注】 子贡(公元前520—公元前456):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是“孔门十哲”之一。
上述材料中众人和孔子对“子路受牛”“子贡却金”有着不同的评价,请你就此加以评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
②不得抄袭、套作。
同学的立意
娄方仪: 孔子赞赏子路、否定子贡的原因是孔子一向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孔子认为子贡在行义举之时,将义和利完全对立了,重义轻利,甚至对可取之利也舍却了。因此根据材料,将文章立意为“在当今商品经济时期,我们要义利并举,更要见利思义”。
点评:
很明显,该同学没有读懂材料的意思,没有领会孔子对两人行为产生不同评价的真正原因。孔子赞赏子路、否定子贡的原因,并非因为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和义利并举,而是看到两人的行为会对社会的制度、风气产生的影响——“子路受牛”会让奖励义举的社会风气深入人心,“子贡却金”则会阻碍“鲁国之法”中给予赎人之人奖励这一制度的实行。该同学的立意 “在当今商品经济时期,我们要义利并举,更要见利思义”,完全不符合题意,属于离题。
金伟萍: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社会的运作需要有制度来规范。孔子对子路冒生命危险救人后取赏予以肯定,其实是肯定其行为对社会风尚会有正向推動作用;而对子贡“赎人不取金”的行为予以否定,是因为子贡的“好心之举”将“行善”置于高位高标,从而可能破坏一项奖励义举的好制度,甚至会在将来阻碍更多善举的力行。因此我的立意是“切莫让道德高标绑架制度”。
点评:
众人和孔子对“子路取酬,子贡拒赏”有不同的评价,是因为两者看问题方式不同。孔子看问题的高度和方式,有前瞻性和大局观,能看到子路救人受赏对弘扬美德的作用,也能看出子贡赎人拒赏会在无意中拔高道德标杆,令普通百姓对此望而生畏。
该同学综合考虑了众人和孔子的不同评价,分析了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及评价背后的深刻含意,立意为“切莫让道德高标绑架制度”,符合题意。
沈琳: 众人在评价两人的行为时只看眼前,孔子评价时则着眼长远。众人和孔子看问题的高度不同、方式不同,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因此,可将文章立意为“我们要有高瞻远瞩的思量和眼光,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点评:
该同学综合联系了众人和孔子对两件事的不同看法,从两人产生不同评价的思维出发,分析了两者结论不同是因为思考问题的高度不同、方式不同,得出“要有高瞻远瞩的思量和眼光”这一立意,不仅读懂了孔子的“深意”,同时抓住了形成这种“深意”的根本原因。立意准确,角度新颖,有一定的深度。
老师来审题
对这道题的审视,要建立在理解材料中文言文意思的基础之上。
“子路受牛”的大意为:子路救下了一个溺水的人,为表示感谢,这个人送给子路一头牛,子路收下了。众人都觉得子路贪心,但孔子却对此表示赞赏。
“子贡赎人”的大意为:根据鲁国的法令,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如果有人能把他们赎回来,可以得到国家给予的补偿和奖励。有一次,子贡(端木赐)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不接受国家的补偿和奖励。众人都称赞子贡,但孔子却说“子贡做错了”。
题目要求对众人和孔子对“子路受牛”“子贡却金”的不同评价加以评说,因此,我们要在理解材料含义的基础上,对众人和孔子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进行探究。
仔细分析,可以得出是因为两者思考问题的方式、角度、高度有差异。而孔子的评价的“高明”之处和“高明”的原因就是立意的方向所在。
子贡赎人“拒赏”行为,无疑是品行高尚之举,但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拒赏即高尚”的道德认知,将道德标杆拔高。在这种“标杆”下,子路助人而“受牛”,自然会被众人视作“贪”。如果这种风气和观念继续发展深入下去,奖励义举的制度得不到推行,不久的将来,“助人”“义举”也许就会没有着落了。众人只见眼前子贡的不吝钱财,却不知孔子心中的深层忧虑——制度得不到维护,向善的社会风气得不到弘扬。众人着眼于“小节”和当前,孔子着眼于“大局”与未来。
由此可以得出“回报的存在是为了更好的付出”“切莫让道德高标绑架制度”“要着眼大局和未来”等立意。
写作提纲示例
立意: 弘扬善举,尊重制度,助推社会和谐。
第一部分: 分析“是什么”。
孔子肯定子路、否定子贡之举,是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肯定,是对道德标杆无限拔高的否定。
第二部分: 分析“为什么”。
分析众人和孔子有不同评价的原因,指出孔子评价的“高明”之处:众人眼光短浅,只看到了表面和眼前;孔子眼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作文升格导写:出国留学弊与利(附:问题诊断及升格佳作).docx
-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个性和团队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docx
-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无闲有闲皆是真 审题立意(附:写作提纲示例).docx
-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自由与秩序 审题立意(附:写作提纲示例).docx
- 高考作文专题素材解读:人生与书(附:精彩点评).docx
-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世界的丑恶与美好 审题立意(附:写作提纲示例).docx
- 高考作文升格导写:世界的温存与残酷(附:问题诊断及升格佳作).docx
- 高考作文升格导写:人生就像钉钉子(附:问题诊断及升格佳作).docx
- 高考作文升格导写:以理服人(附:问题诊断及升格佳作).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