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隔振原理教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word word可编辑 . 精品word 目 录 题目要求:简要表达隔振原理,力的传递和隔振,基底振动的隔离;关于隔振算例的编程并附上编程解释;以算例做样本,简洁介绍GUI控件的应用。 第一节 简述隔振的原理 1.1 隔振的含义 1.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 1.3 隔振原理及系统组成 1.3.1隔振原理 1.3.2 隔振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工程中的隔振(震) 2.1 力的传递和隔振 2.2 基底隔振 2.3 算例 第三节 算例的编程 3.1 GUI控件介绍 3.2 matlab操作步骤 3.3 编程程序的简要表达 第四节 结束语 第一节 简述隔振的原理 1.1 隔振的含义 人们常说的“隔振〞可以统称为减震。 简洁的说,抗震以“抗〞为主,以“刚〞为主,要提高整体刚变,要刚度均匀,避开假设层。减震以“放〞为主,以柔为主,转变结构刚度,设置耗能、吸能装置。其中结构减震的理论和方法比较先进,减震设计无标准可循,需要开发。 1.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抗震设计方法都是既考虑强度,又考虑变形力量和能量耗散力量。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适当把握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使结构在大地震作用下进入非弹性状态时具有较好的延性,以便耗散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这种抗震设计方法在很多状况下都是有效的。与其靠结构本身的强度、变形力量和能量耗散力量来抗御水平地震作用,不如人为地在结构中布置一些耗能装置,但这类耗能装置只能在结构能产生大变形时才有效。为适应这种需要,基地隔振方法应运而生。 建筑物基地隔振是结构物地面以上局部的底部设置隔震层,使之与固结于地基中的根底顶面分别开。目前接受的底部隔振主要用于隔离水平向的地面运动。隔振层的水平刚度显著低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才能收到隔振效果。 基地隔振方法与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它用基地隔振系统来削减地震作用,并耗散地震能量,而不特殊要求结构本身有较大的变形力量和能量耗散力量。 1.3 隔振原理及系统组成 1.3.1隔振原理 随着大量强震记录的获得,计算分析等手段不断进展,对建筑物的地震反响也有了不同层次的影响,主要因素有:(1)结构物的根本周期;(2)阻尼比。周期延长后,建筑物的位移必定增大,必需接受适当的阻尼元件,增大整个结构的阻尼,以把握主部结构与根底之间的相对位移,简洁地说,由于隔振建筑物具有相对较长的固有周期,因此接受使发生在底层的较大的相对位移集中化的方法,来削减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响,保证建筑物平安,并且隔振建筑能够将局部地震能量或反响回地面,或由集中发生在柔性底层的大变形来吸取,削减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的传递,使上部结构根本上保持在弹性工作范围内,避开建筑结构的破坏。 隔振的作用是削减振源和被隔振物体之间的动态耦合,从而削减不良振动传递给被保护物体或从物体传出。 1.3.2 隔振系统的组成 隔振是振动把握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一个包含了特殊装置的帮助系统将振源和被保护物体隔离起来。这种特殊装置称为隔振器或隔振装置。 隔振系统典型的模型包括如下图的三个子系统:被隔振物体〔质量为m〕;柔性连接〔隔振器〕;非接触的根底〔质量为mf〕。 常用的隔振器有:叠层橡胶垫支座、螺旋弹簧支座、摩擦滑移支座等。其中叠层橡胶垫隔振系统技术比较成熟,性能牢靠和稳定,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隔振系统。很多工程按比例缩小的建筑模型在地震模拟台上试验都获得成功,并在工程实际施工中获得了很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依据弹性元件中能量耗散的特点及其设计,单轴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可以转变。对固定物体进行隔振的典型动态模型及其变形共有四种,如图1所示。 在图〔a〕中,隔振器表示为一个弹性元件〔刚度为k〕与粘性阻尼器的并联,当俩个终端的相对位移为x时,粘性阻尼器产生的阻尼力Fv与相对速度成正比,即Fv=c(v1-v2),粘性阻尼器是对阻尼抱负化以及便于对问题进行分析而提出的,并非一个实际存在的元件。 图(b)中隔振器的弹性元件将弹性〔刚度为k〕和迟滞性能量耗散特性〔材料阻尼〕组合在了一起。争辩说明,这种迟滞阻尼可以通过一个变阻尼系数的线性〔粘性〕阻尼器来表示 ch=c(ω)= ψ/2π。迟滞阻尼为弹性-阻尼材料的根本特征,这类材料有橡胶、金属丝网等。 图(c)、(d)是俩种松弛型隔振系统。 mkc m k c F(t) x1 x2 m f (a) m k c (ω) F(t) x1 x2 m f (b) mkc m k c F(t) x1 x2 m f (d) k1 m k c F(t) x1 x2 m f (c) k1 图1 常见单轴向隔振系统的典型模型

文档评论(0)

精品大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类课件,PPT课件,ppt课件,专业类Word文档。只为能提供更有价值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