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 A B F E D C G 南方亚热带丘陵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 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 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地区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 位于内蒙古西部、鄂尔多斯高原北部,东北西三面毗邻黄河。库布齐沙漠位于西北内陆。位于东经107°-111°30′,北纬39°15′-39°30′,带状分布。 第一篇章 溯本逐源— 库布齐沙漠的地理位置 农业—牧业 生态环境脆弱 气 候 上 植 被 上 农业生产上 季风区—非季风区 湿润—干旱 森林—草原 库布齐沙漠 库布齐沙漠 西周时期 20世纪以来 无尽沙海,是中国第七大沙漠, 是悬在首都头上的一壶沙 “水草丰美”的草原 “死亡之海”的荒原 据《诗经》记载,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库布其草原上就出现了朔方古城。当时,这里森林茂密、水草丰美、绿茵冉冉、牛羊成群。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俨犹、戎狄、匈奴都曾在这里繁衍生息。 历史转折中的库布齐 第二篇章—库布齐地区由原来的森林、草原转变为沙漠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 (2)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农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工矿建设 使地表失去植被保护 自主探究 ①深居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②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 荒漠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荒漠化造成了环境的恶化,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沙源。风强劲地侵蚀表土,沙子越来越多,慢慢地沙丘发育。这就使可耕牧的土地,变成不宜放牧和耕种的沙漠化土地,使得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再加上植被退化加剧了荒漠化的发生,流入河流的泥沙增加。 第三篇章——荒漠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荒漠化的 影响 土壤 水文 植被 气候 地貌变化 泥沙淤积,河流含沙量增加,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地表裸露,加剧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质沙化,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使气候更加干燥,气温日较差变大 风力侵蚀,风力沉积地貌增多,沙化面积扩大,淹没良田, 人为因素 相应的治理措施 人口剧增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第四篇章——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与可持续发展 合作探究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推广省柴灶 建设防护林体系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 作用:一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 二是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 存活。 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2013年,“90后”李相儒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亿利集团,成为新一代治沙人。 在库布齐种质资源库,李相儒和同事通过引种驯化扩繁等科技手段,结合库布其沙漠治理的实际经验,保护和培育了1000多种耐旱、耐盐碱的种质资源,建成了中国西部最大的沙生灌木及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 人为因素 相应的治理措施 人口剧增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控制人口增长 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风力发电、太阳能),推广生活用煤,推广省柴灶 合理载畜 因地制宜,调整农、林、牧用地,植树种草、营造防沙林带、草方格沙障 改变耕作、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 生态移民 第四篇章——荒漠化的治理措施与可持续发展 【练一练】 图一 库布其沙漠治沙模式 (1)指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 (2)归纳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 甘草种植 生态效益;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减少荒漠化); 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 社会效益;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PPT模板部分元素使用了幻灯片母版制作。如果需要修改,点击-视图-幻灯片母版-修改;完成后关闭编辑母版即可。 * * * * 1、区域认知:明确库布齐沙漠的地理位置 2、综合思维:运用区域综合的观点分析库布齐沙漠化的成因、危害,治理措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3、人地协调观:基于库布齐沙漠荒漠化的直观感知,学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认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协调观 4、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针对某一生态脆弱区,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研学旅行,提出研究性报告。 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课程标准 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交界过度区域。主要特征有: 1)系统抗干扰能力弱。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