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歌剧发展复习课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zhōnɡ ɡuó)近现代歌剧的发展 第一页,共20页。 歌剧:是一种包含了音乐、戏剧、文学(wénxué)、舞蹈、美术的综合艺术形式。 第二页,共20页。 中国传统戏曲与欧洲(ōu zhōu)歌剧 中国传统戏曲 欧洲歌剧 表现特色 重写意、传神 重写实 产生时间 唐代的中后期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的缛丽风尚之中 特点 艺人的表演才华,不注重舞台背景烘托效果 富丽奢华的景观,奇巧的舞台机关 艺术表现手段 多采用曲牌体或板腔体的结构 以作曲家专门创作的音乐 第三页,共20页。 三个阶段(jiēduàn) 萌芽期 探索期 发展期 第四页,共20页。 萌芽期(1920年)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 1,形式上: 独唱,重唱, 对唱,舞蹈表演,内心独白。 2,代表作: 以“人格化”了的自然景物,向儿童诉说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小动物的可爱——《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 ; 通过“嫦娥下凡”的故事宣传了人间生活要比神仙世界更加幸福美好,从而反对了封建迷信——《月明之夜》 表达了只要勇敢、机智、团结就可以以弱胜强的思想——《神仙妹妹》《小羊救母》; 批判了封建的、反科学的教育(jiàoyù)制度,宣传了个性解放思想——《小小画家》; 通过儿童歌舞剧这种艺术形式直接对北阀战争进行了歌颂——《最后的胜利》等12部。 第五页,共20页。 第六页,共20页。 3,特点:自己编写脚本及歌词,善于通过儿童的生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来选择题材、构思情节; 歌颂科学文明,勇敢智慧,民主平等的精神(jīngshén),并努力地将音乐与戏剧结合,富于民族风格。 注重旋律的流畅性,口语化,演出形式的简单化。适合儿童特点,在人物的性格化和戏剧性方面,都有可贵的贡献,为后来的新歌剧创作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第七页,共20页。 另外的一些创作(chuàngzuò) 叶圣陶作词、何笑明作曲的《蜜蜂》 沈秉廉的《面包》《广寒宫》 邱望湘的《天鹅》 钱君匋《三只熊》等 第八页,共20页。 15年的探索期 体裁: 歌舞剧、音乐剧、秧歌剧、小歌剧 题材(tícái): 民族英雄事迹,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抗战时期群众的生活等 第九页,共20页。 形式及作品: 1,吸收西洋歌剧形式 1),20年代,阿隆·阿甫夏洛穆夫《观音》 2),30年代,陈田鹤《荆轲(jīnɡ kē)》,蔡冰白编剧、钱仁康作曲的《大地之歌》。 3),40年代,刘璜作剧、张肖虎作曲的《松梅风雨》;陈定编剧、臧云远,李嘉作词、黄源洛作曲的《秋子》 2,改良传统戏曲形式 1),山东省立剧院《岳飞》《苏武》 2),沙梅歌剧川剧《红梅记》改编的新型歌剧《红梅阁》 第十页,共20页。 3,小歌剧形式(xíngshì) 中国 西方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能够较为直接和迅速的反映现实斗争生活,通俗易懂,适宜流传推广。特点是话剧的成分加插曲,即歌曲与对白并重。 泛指各种小型歌剧,如歌唱剧、民谣歌剧,有对白、歌唱及舞蹈的小型歌剧等。 第十一页,共20页。 作品: 1,抗日救亡时期,田汉编剧,聂耳作曲的《扬子江暴风雨》 2,上海,魏如晦编剧,陈田鹤、钱仁康作曲的《桃花源》 3,延安,鲁艺《农村曲》(向隅(xiàngyú)等)《军民进行曲》(冼星海)《塞北黄昏》(刘炽)《无敌民兵》(岳松)《周子山》(马可) 4,30年代末,陈歌辛《西施》 5,安娥编剧,任光作曲《洪波曲》 6,音乐剧,阿隆《孟姜女》 第十二页,共20页。 7,秧歌剧 题材:反映当时解放区生产斗争;反映根据地农村中的阶级斗争(jiējídòuzhēng);反映根据地军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的革命斗争等方面。 形式:大多采用陕北群众所喜欢、所熟悉的地方戏曲和陕北民歌的曲调填词加以改编;将话剧、戏曲和秧歌糅和在一起。 作品:《兄妹开荒》《动员起来》《刘顺清》《减租会》《说理会》《夫妻识字》等。 第十三页,共20页。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jiǎng huà)》 第十四页,共20页。 发展期(1945年) 作品:《白毛女》 作者:贺敬之、丁毅 作词编剧(biān jù),马克、张鲁 李焕之、瞿维等作曲 第十五页,共20页。 创作背景 1),歌剧(gējù)的发展 2),社会背景 第十六页,共20页。 核心(héxīn)主题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 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第十七页,共20页。 2,艺术成就 1),用音乐来具体而细致的刻画剧中人物形象,喜儿,杨白劳,黄世仁等。

文档评论(0)

137****6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