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套电子课件:社会工作概论.ppt

  1. 1、本文档共8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西方社会福利政策的转向——资产建设理论与社会投资理论 传统社会福利模式未从根本上为社会弱势群体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贫困领域出现了新的理论,反映了反贫困的某种转向。 (一)资产建设理论 资产建设是美国社会福利学者迈克尔·谢若登(Michael Sherraden)在其著作《资产与穷人》中提出的。该书指出贫困者之所以难以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根源在于其难以积累起资产。 所谓资产建设,是指政府有组织地引导和帮助穷人进行资产积累与投资,而非简单地直接增加其收入与消费。 资产建设的政策方案——个人发展账户。 个人发展账户实质是“资产(资本)账户”,建立在个人名下非强制性的、有增值收入和税收优惠的账户,政府对穷人的存款提供配给款或补贴。 (二)社会投资理论 1995年美国社会政策学家米奇里(James Midgley)出版了《社会发展:社会福利的发展性视角》一书,阐述了发展性社会福利的观点。 认为社会福利的功能之一是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应以社会投资为导向。通过将社会福利开支重点用于对福利服务对象和经济增长具有投资性的项目上,提高人们参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贫困群体及个人的自立自强,从而以一种积极的方式达至社会福利的提升。 这一理论的主要论点包括如下一些内容:将成本-效益方法应用于社会福利政策,提升社会福利的成本效益;在社会福利政策中加强人力资本的投入;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加强对低收入社区的投入,通过强化社区合作关系发展社会资本;鼓励资产积累,鼓励低收入者建立个人发展账户;促进积极的生产就业;消除经济参与的障碍;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以利于福利对象的社会参与。 三、反贫困领域中的社会工作 (一)个案辅导与团体工作 (二)贫困社区的社区发展工作 (三)参与设计并实施缓贫计划 第三节 中国的反贫困与社会工作 一、对基本需要的保障——社会救助 (一)传统的城乡社会救助 我国传统的社会救助制度是于20世纪50-60年代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我国城镇社会救助主要针对三部分人:“三无”孤老、困难户、精减退职老弱残职工。 农村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孤老残幼和贫困户。 (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城市新贫困层的出现及贫困问题的加剧,五、六十年代形成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城市社会救助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建立在家庭收入调查基础上的收入补差制度。低保对象分为两类: 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居民,按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享受; 有一定收入的城市居民,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享受,即为补差。 目前,城乡一体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管发展晚,标准低,但已在全国普遍推展。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成为保障城乡贫困人口的最后的安全网。 二、开发性扶贫与贫困地区社区发展 (一)扶贫政策的调整 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中期以生活救济为主的输血式扶贫方针 80年代中期开始,转向以经济开发为主的扶贫方针 3. 与基层政府和社会组织建立关系的方法 及时拜访、定期汇报交流 多请示、多邀请,争取共同参与 涉及核心利益的事情要多协商,多沟通 坚持“共赢”的谈判策略 4. 农村社区评估的方法 参与式农村评估是较为典型的方法。 主要工具有:直接观察法,绘制社区资源图、贫富分级图、问题树等。这些工作应尽力吸收当地干部、村民和服务对象参加。 第三节 中国的农村社会工作 一、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简史 (一)民国时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展的乡村建设运动。代表人物有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陶行知等。 虽然他们改变乡村社会时采取的方法不同,但都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在此基础上发展乡村公共事业。 (二)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农村工作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生产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妇女解放等领域的农村工作。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农村卫生合作医疗运动、农村“五保户”供养、农村文化的移风易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由政府主导,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扶贫”工作以及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为核心民政工作。二是专业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工作探索;三是以研究农村社会的知识分子为主体开展的农村社会工作探索。 (三)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专业农村社会工作伴随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和实践的不断健全而逐步发展。 2000年,香港

文档评论(0)

pehal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20106014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