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病理学常用研究技术原理及应用PPT课件.ppt

分子病理学常用研究技术原理及应用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HC主要染色方法及原理 5S: specificity sensitivity simplicity safely save 直接法 间接法 PAP法 APAAP法 ABC法 —— 直接法(direct method) 用荧光素或酶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直接与待检组织中的抗原反应,又称一步法 操作简单,特异性高而敏感性低 抗体需单独标记,生产成本高 最常用于肾活检组织及结缔组织病皮肤活检标本的IgG、IgA、IgM及补体等免疫相关蛋白的检测 也用于FCM测定各种细胞表面抗原 组织抗原 第一抗体 过氧化物酶 间接法(indirect method) 又称夹心法(sandwich method),分两步检测抗原或抗体。检测抗原时,先以未标记的特异性抗体(第一抗体)与组织或细胞中的抗原反应,洗去未结合的抗体后,再以酶或荧光素标记的第二抗体(抗抗体)与第一抗体结合,再显色或荧光检查。 敏感性是直接法的3-5倍,但特异性有所降低 最大优点在于不必标记每种第一抗体,只需要标记数量有限的第二抗体,利于商品化生产 非标记抗体法 抗体与酶或荧光素结合不可避免地会降低抗体与抗原结合能力,并影响标记物本身活性 酶桥法(enzyme bridge technique) PAP法(peroxidase antiperoxidase method) APAAP法 亲和素-生物素法 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avidin biotin- peroxidase complex technique,ABC) ABC复合物由亲和素与酶标生物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亲和素作为桥梁,将ABC复合物与生物素化的抗体结合起来,再由抗体检出抗原 最大优点是敏感性高,背景干净,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免疫组化方法 亲和素-生物素法 酶标亲和素-生物素技术(labeled avidin-biotin technique,BA或LAB技术) 用亲和素分子直接与酶分子结合,形成酶-亲和素复合物,再与生物素标记的二抗结合,其敏感性较ABC法又有数倍提高。如用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 SA)代替亲和素,又衍生出LsAB法,该法避免了与切片中内源性生物素结合,特异性更高。 EnVision法 利用线状葡聚糖分子与大量酶结合,再将葡聚糖-酶复合物(EnVision复合物)连接到二抗上,形成酶-葡聚糖-二抗复合物,复合物中酶分子绝对数量远高于其他复合物(可达150个);同时存在多个第二抗体(15个),增加了该复合物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机会,具高度放大作用。 组织抗原 一抗 HRP 多聚骨架 催化放大系统(catalyzed signal amplication, CSA法) 原理是增加了生物素化的酪胺基团分子,通过HRP的催化作用,使酪胺基团分子与抗原抗体结合部位形成一个共价结合位点,使大量生物素沉积在信号位点上,当再次滴加链霉亲和素-HRP复合物时,原始信号得到几何级放大。 常用IHC方法比较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直接法 操作简单,特异性高 敏感性低,抗体需单独标记 检测肾等活检标本免疫球蛋白、补体等;流式细胞术测细胞表面抗原 间接法 敏感性较高,不必标记每种一抗 特异性较低 检测血清中抗体 酶桥法 敏感性高 过氧化物酶稀释度难以把握;背景较高 其衍生的PAP法和APAAP法应用广泛 ABC法 敏感性高,背景干净 易受内源性生物素干扰 应用最为广泛 EnVision法 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其他方法,更省时简便 EnVision复合物分子大,定位核内抗原较差 应用广泛 CSA法 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尤其定位核内抗原 严重内源性物质干扰 应用较少 IHC主要方法演进示意图 酶组织化学技术 酶(enzyme)-生物体内催化各种化学反应和新陈代谢的特殊蛋白质 组织细胞内的酶并不直观可见,但酶可催化特定底物产生相应反应产物,通过检测产物即可在酶所在部位获得相应信号。这种通过酶的作用形成反应产物,经捕捉反应产物信号来显示细胞和组织结构中的各种酶,对其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酶组织化学技术 1950s广泛应用于病理学,操作复杂,必需新鲜组织以保持酶活性,反应特异性较低,限制了其应用 酶本身为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可用IHC检测 肌肉组织染色 A.V.G法、Mallory三色染色法、Gomori多色染色法、Gomori氏改良多色染色法、铁苏木素法、偶氮桃红染色法、横纹肌的组织块染色法、苏木素碱性品红苦味酸法、酸性复红光绿染色法、酸性复红染色法、CV-AF染色法和变色酸2R亮绿染色法等 未分化间叶性肿瘤,如横纹肌肉瘤的来源确定 炎症渗出纤维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纤维素染色 神经胶质瘤研究 脂类染色 中性脂肪(甘油三酯

文档评论(0)

pando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中国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2GF540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