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学
第2讲 生物与环境(2)
第2节 内温动物对温度的适应
1. 生物的体温及其影响因素
得热 散热,比身体冷的环境
向地面传导
20℃
从地面传导
48 ℃
体温=产热+ (获得热- 丢失热)
Htotal = Hm +Hc +Hr +He + Hs
(Hm: 代谢热;Hc :传导、对流热;Hr :辐射热;
He :蒸发热;Hs :贮存热) (引自李永才,1995)
猫
有袋类
鸭嘴兽
针鼹鼠
蜥蜴
不同动物身体核心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的关系
(引自Gordon, 1997 )
2. 温度与动物类型
根据有机体和环境温度的相互关系,动物可划分为:温血
动物和冷血动物;或分为常温动物(homeothermic)和变
温动物(poikilothermic)。
根据有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还可分为外温动物 (ecto-
thermic )和内温动物 (endothermic )。
异温动物 (heterothermy):内温动物中具有休眠习性,在
冬眠过程中体温降低的动物(熊)。
3. 内温动物对低温的适应
形态适应
◼ 贝格曼规律
(Bergmanns rule):
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
个体比低纬度同类个体
大。
颅骨长:东北虎331~345 mm ,而华南虎仅283~318 mm
◼ 阿伦规律: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个体身体突出部分,如四
肢、尾巴和外耳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北极狐 赤狐 大耳狐
(引自孙儒泳,1987)
◼ 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在冬季增加了羽、毛的密度,提高了羽
、毛的质量,增加了皮下脂肪的厚度。
生理适应
◼ 增加产热:颤抖性产热与非颤抖性产热
颤抖性产热 (ST ):产生在骨骼肌中,由肌原纤
维非自主的有节律的收缩,由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非颤抖性产热 (NST):不涉及肌肉活动而释放化
学能的产热机制,NST主要发生在褐色脂肪组织
(BAT)中。
◼ 逆流热交换机制:肢体中动静脉血管的几何排列,增加了逆
流热交换。动物体温呈现空间异温性。
(引自Smith and Smith, 2002)
◼ 局部异温性:肢体
末端温度比核心温
度低,减少了体表
热散失。
◼ 热中性区特点:适应低温的
内温动物热中性区宽,下临
界点温度低、下临界点温度
以下曲线斜率小 (增加产
热)。
热中性区 (Thermal Neutral Zone):
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內温动物代谢率
最低,耗氧量不随环境温度而改变,
这个最低代谢区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