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
韵
——浅谈“和”字
主讲人:
一,形韵
二,音韵
三,意韵
(一)“和”字的演变
咊
龢
和
(二)“和”字起源假设
起源于声音
龠(yuè)“竹之乐器,三孔,以和众声也 ”
禾
从“禾”多与农作物有关
《尔雅·释乐》对“和”有这样的解释:“大笙谓之巢,小笙谓之和。”又有标注为:“和,十三簧。”《说文》中的解释为:“龢,调也(即音乐的和谐)。”可见,和字可能最初是一种乐器名或是乐器演奏中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另外,在《诗经 小雅 蓼萧》中有:“和鸾雝(yong)雝,万福攸同。”“和鸾”即铃铛,挂于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鸾“,也可见“和”是与声音有关的。
起源于酒器(水器)
《说文》中有另一个与“和”同音的字“盉”,并有解释为“盉,调味也”。盉是一种盛行于中国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的用于调节酒味浓淡的酒器,但同时也有考古资料显示盉常与盘配合使用,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盉应为水器。
“盉”字作动词时意思为“调味”,这一用法中的“盉”字后来被“和”字代替,如调和(调盉),但是,作“酒器”意思的“盉”字仍然没有变。
段玉裁在《说文》中做的注解是:“调声曰龢,调味曰盉。”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为了简便,“龢”与“盉”逐渐成为一个字——“和”,故调和五味、五音者皆为“和”。
《康熙字典》
(一)“和”的常见读音
1 hé 如:和谐、和平、和蔼
2 huó 如:和面、和泥
3 hè 如:曲高和寡、和诗
4 hú 如:和了(麻将用语)
5 huò 如:和药、和弄、和稀泥
6 huo 如:暖和、软和、掺和
(二)“和”在地方话里面的读音
在台湾地区国语中,“和”字作为连词使用时,在日常口语中读作hàn,但在正式读音中仍为hé。(源自老北京口语,不过在大陆已基本绝迹。)
闽南语中读he或者ho(都是第二声)。由于闽南话分布的范围是中国所有方言里面最广和地域性最跳跃的,所以各地读法有偏差,但偏差不大。
(一)“和”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意思
1,hé 音
(1)(形)平稳;和缓:温和、柔和
(2)(形)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兄弟不和
(3)(名)数字之间相加的结果,也叫和数
(4)(名)指日本:和服、大和民族
(5)(名)姓
(6)(动)不分胜负:和棋、和局
(7)(动)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
(8)(动)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
(9)(连)表示联合;跟;与;同:我和你都是中国人。
(10)(介)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柜台和我一样高。
2,hè 音
(1)(动)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
(2)(动)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和诗、奉和一首
3,huó 音
(动)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弹性:和面、和泥
4,huò 音
(1)(动)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和稀泥、和弄
注意“和泥”和“和稀泥”的区别!
(2)(量)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二和药、衣裳已经洗了三和。
5,hú 音
(动)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我的牌和了。
6,huo 音
无字义,仅为衬字,在字典中不作一读音,用于词语“暖和”、“软和”、“掺和”等。
(二)“和”字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关于“和”的思想,源远流长 《书·尧典》中说“协和万邦”,《易·乾卦》中有“保合太和”。早在秦汉之际,天人合一、天下大一统的观念就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宋、明之时,“和”的理念向社会政治、伦理、宗教、艺术等领域渗透更深,“和”已成为全民族的共同意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
1,物质生活方面的“和”
和的右边是口,就是人人有饭吃 (张贤亮)
民以食为天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精神层面的“和”
(1)中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
人不过分宣泄自己的情感就称为“中”,演奏中沉稳缓和的音调称为和音,“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大道,只有做到“中和”,天下才能太平,万物才能传承。
(2)天人合一
天有一种不可抗拒的、主宰一切的、伟大无边的力量,人必须小心翼翼地适应其周而复始的运化规律,才能得以生存与发展。
知和曰常 (也作“精和曰常 ”)
——老子
形韵
“和”字的演变
“和”字起源假设
音韵
“和”的常见读音
“和”在地方话里面的读音
意韵
“和”字在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意思(按读音分)
“和”字的文化内涵
谢
谢
大
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小学校内部控制手册.pdf VIP
- Hilti喜利得防火胶泥材料安全数据表 CFS-P BA CP 618 CFS-D 1'' (ZH), 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园艺设施工程学》第1章园艺设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ppt
- 《拒绝校园欺凌》ppt课件(图文).pptx VIP
- 知识产权常年财务顾问合同.docx VIP
- 犯罪原因分析_性犯罪_强奸罪.pptx VIP
- SY∕T 5665-2018 钻井液用防塌封堵剂 改性沥青.pdf
- 儿童护牙知识课件.pptx VIP
- T CAAMTB 68—2022 自调整膜片弹簧离合器总成技术要求和台架试验方法.pdf VIP
- 地方院校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