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庭教育】亲人去世如何向孩子解释?
亲人的去世,会给家庭中的成员带来哀伤,尤其是对孩子。孩子的心智尚未健全,人
格尚未定型,对亲人去世的理解与成人不同,如果解释不当,就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
伤,甚至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那么——
“奶奶死了怎么办,我死了怎么办?”
5 岁的童童从小由奶奶带大,所以与奶奶的感情很深,这次奶奶生病住院,童童一直
情绪低落,看着奶奶不会说话,不会自己吃饭,只是不停地输着液体,童童很害怕,问妈
妈:“奶奶会不会死?”妈妈告诉他,医生阿姨会有办法给奶奶治好病的,奶奶会慢慢恢
复健康。
可妈妈的这些话并没有消除童童内心的疑问和恐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童童每天晚
上都会从梦中惊醒,哭着喊“害怕害怕”,问怎么回事,他却不说,只说害怕。童童变得
不像以前那样开朗了,经常会问妈妈:“奶奶死了怎么办,妈妈死了怎么办,我死了怎么
办?”
一次在幼儿园,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老师告诉小朋友“地球绕太阳一圈,
大家就会长大一岁”。可童童却躲在墙角哭,老师问他原因,他说:“我不想长大,奶奶
长大了会死,我长大也会死的。”老师告诉他:“人长大了不会那么容易死,你看,小动
物要长大,小树苗也会长成大树,小孩子总是要长成大人的。但是生老病死是正常现象。
小草到冬天就会枯死;冬天树上的树叶是要掉光的。”童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三个星期过去了,童童不太关注奶奶生病这件事了,也不再问有关死亡的事情了。后
来奶奶真的去世了,妈妈很伤心,童童却安慰妈妈:“妈妈,别哭了,不用害怕,人死是
正常现象。”
这是金拇指幼儿园孙园园老师亲历的一件事情。后来,童童妈告诉园园老师,她现在
跟孩子沟通时都把他当作一个大人来沟通,因为有些事情是瞒不住孩子的。
园园老师说,如果孩子经历了亲人的死亡事件,作为家长害怕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了,
可能会有意回避或美化事件,但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要脱离事实,否则很难让孩子相信你,
你也很难解开孩子心头的疑云,反而易让孩子产生更多其他的想法。不如正视现实,给孩
子以科学合理的解释。
对儿童解释死亡诚实为上策
面对死亡,很多父母喜欢用童话故事来掩盖事实,例如,“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了”
或“到天堂去了”来替代死亡的说法,父母以为用这种应对方式可以将孩子保护在没有伤
痛的世界里,但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许慧认为,这不是一种恰当的做法,因
为以后孩子很可能较难以去面对人生的真实一面。而且,时间一久孩子会对死者抱怨:怎
么去那么久?当然,更不能把死比喻成“睡觉”,“安安静静地睡着了,睡好久好久永远
都不起来”。这样的描述很容易混淆死亡和睡觉这两个事件,可能让孩子害怕睡觉,甚至
恐惧一睡就会起不来。
许慧认为,比较恰当的做法就是自然而亲切地给孩子讲述事实的真相,诚实回答孩子
的问题,说出你心里的感受,鼓励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发泄情绪,保留对亲人的回忆和亲
留下的纪念品。
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解释
当然,对儿童解释死亡,抚慰哀伤,不能生硬地用成人的方式。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
认知水平有很大差异,在使用有关死亡概念及哀伤抚慰技巧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人格
及情绪的发展有所调整。许慧建议:
(一)对于 3 岁以下的儿童:最好的方式是告诉他“这个人或动物不见了”,因为这个
年龄段的孩子很难明白什么是死亡。可以用打比方的方式对孩子说,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会
发生,有些人在这些事情中“不见了”,就像家里养的小狗狗、小兔子,有一天它消失了,
不再回到家里来,以后也就见不到它了。
( )对于 3~6 岁的儿童:一般会明白死亡的后果,家长可以用植物来做比喻,花草通
常会在春天、夏天的时候生长,到了秋冬时却会一一凋谢,所有的生命也是一样,会有生
长、茂盛及死亡等时期。应尽量避免使用恐怖的语句和神情,最好用温和的语调、简单的
词语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形成一种对“死亡”理智且平和的态度。因为有时孩子并不是被
“死亡”吓着了,而是被成年人对“死亡”的反应吓着了。成人要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
要表现得比较平静、自然,切不可悲痛欲绝,甚至歇斯底里,以免使孩子觉得死是可怕的。
另外要注意的是,谈论的重点也应放在生命是充满美丽的一面,而非充满着死亡和疾
病。这样,孩子会慢慢了解死亡的意义,并能够减少恐惧心理的产生。
(三)对于小学生:可以讲一些具体的死亡概念。家长可以告诉他们,“这个人死了,
生命没有了,心脏不跳了,也不呼吸了。”鼓励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焦虑以及问题,孩
子会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巨人通力3001007电气原理图纸.清晰.pdf
- 省级优秀课件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体育与健康《跳绳---花样跳绳》.ppt VIP
- 某大楼装修工程应急救援预防方案.docx VIP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 控制工程基础(原书第2版)佐藤和也习题答案-中文版.pdf VIP
- 2013昌河北斗星X5电路图.pdf VIP
- (公示版)巨正源(揭阳)新材料基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VIP
- 水处理说明书.pdf VIP
- 【教案】赏延素心——中国书画的样式、内容与情感表达美术人美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中国书画.docx VIP
- 22G101与16G101钢筋平法图集对比变化汇总.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