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清水润中原.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 浦江清水润中原 浦江清水润中原 萧根胜 20XX年10月18日上午,天气晴朗。河南省郏县渣元乡仝楼村村头出现了不寻常的一幕: 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女”相拥而泣。女孩哭喊“妈妈”的啜泣声,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这位“妈妈”叫袁萍,是来自上海的爱心人士。6年前,通过朋友介绍,开始资助渣元乡中心学校相继失去父母的王康玉同学。6年来,袁萍每年春秋两季给小康玉资助善款,寄来衣物、用品。6年来,袁萍一封封充满爱的书信,给小康玉送来关切、鼓励、爱抚。 6个春秋的思念,6个寒暑的牵挂。今日初次相见,小康玉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妈妈,妈妈,我想你!”两行热泪顺着脸颊流到嘴角。 让人动容的还有第二天在郏县三立国际学校举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助学济困、共筑梦想”助学、助困、助寡、助残爱心善款发放仪式。 10月20日上午,郏县三立国际学校第三报告厅坐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贫困学生、受助老人。没有座位的学生家长,把报告厅门口挤得水泄不通。 伴随着《爱的奉献》、《感恩的心》等优美的乐曲,素未谋面的上海爱心人士孙琪现、刘喜根、凌明、陈凌、袁萍、徐东莲、范小梅等纷纷登台,为到场的476位学生、老人,发放善款29万元,爱心棉被140条。 这样的善款发放仪式,已是第23次。今天的场面异乎寻常。 助学善款发放正在进行时,报告厅门口挤进来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太。纤瘦、颤抖的双手捧着一个破旧小筐,里面是金黄色、绿豆大小、含苞未开的野菊花。走进大厅,口口声声说要找“上海好人”。 在场的人不知道老人要找哪一位。只见她努力睁大满含泪花的双眼,在人群中搜寻。突然伸手一指,说: “就是他!” 大家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看到一位穿休闲西服、满头银发大汗淋淋的男子。 他叫范剑平,是这次公益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 范剑平看到老太太双手端着的野菊花,激动得一时语塞。 昨天走访受助贫困学生家庭,不少乡亲们争着送他刚收获的红薯、花生、老南瓜。为婉拒那种挚热感情表达,他费了不少口舌。没想到这位老人把“土特产”送到活动现场。 老太太叫杜秀梅,是一位长期接受上海爱心人士资助的特困老人。范剑平看到后立马过来,还没开口,老太太已泪流如注: “范先生您待我恁好,我冇啥好东西报答,到山上摘的这点菊花,送你们泡一杯茶吧!” 一粒粒金黄金黄的野菊花,如老人那颗滚烫的心。小小野菊花,颗颗千斤重。 看着老人的两眼泪花,范剑平已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激动却又无奈的指了指身边的袁萍、徐东莲两位女士: “把大娘的心意收下吧!” 袁萍、徐东莲都是新加坡籍上海人。这两人资助郏县贫困学生、贫困老人已经6年,今年是第一次随上海爱心人士到郏县看望贫困学生家庭。郏县人的纯朴、热情,农村贫困学生、贫困老人的生活让两人既感动,又揪心,表示要动员更多的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家庭。 我是第二次参加这样的善款发放仪式,而“上海好人”的美誉我是第一次听到。投身县慈善协会工作半年多,范剑平的名字已有所闻。他是20XX年全省“温暖河南十大爱心人物”中唯一一位外省籍人士。他的善行義举感动了不少人。 10月24日上午,我来到了位于郏县八一路南段的“范剑平爱心工作室”。 7000多个信封架起的爱心桥 这是一间约有15平方米左右的临街平房。面临八一路,后面是县卫生学校。房子原是范剑平姐姐的女儿刘冬的商业门面房,自范剑平到郏县常年开展爱心助学助困活动以后,外甥女毫不犹豫的将正在经营的门面房让给舅舅。从此,这里成了范剑平的爱心工作室。 范剑平每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在郏县,这里既是住室又是办公室。可能是他在上海自幼适应了石库门内“一家三代一居室”的逼仄居住条件,小屋内两个长沙发、一个茶几、一个多功能收缩柜,还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做饭洗浴用具。屋内两个人同时转身有些不便。 我看看不可思议的处境,问:晚上住哪? 他笑着拍拍沙发扶手:伸开就是床。 环顾四周,默默无语…… 就是在这个小平房里,自20XX年以来,范剑平整理出从平顶山地区的郏县、宝丰、叶县收集到20XX多个贫困家庭的来访调查记录,填成表格,拍成图片,制成光碟,传递给上海亲朋好友、爱心人士,扩散到北京、陕西、浙江、江苏等地,先后筹集善款(物)400多万元,帮助、资助贫困学生、病残贫困老人7000多人次。 在这个小小平房里,一年两个学期,范剑平把每一份、每一人的善款,按照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级别、不同贫困程度、不同

文档评论(0)

151****9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