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经典儿童故事三篇.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传统经典儿童故事三篇 中华传统经典儿童故事篇一:愚公移山 【典故】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 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 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 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 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 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 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 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 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 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 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 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 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 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 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 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出处】《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 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 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释读】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中华传统经典儿童故事篇二:掩耳盗铃 【典故】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 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 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 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 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 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 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 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 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 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 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 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 偷捉住了。 【出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释读】“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 掩饰行为。 中华传统经典儿童故事篇三:井底之蛙 【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 事。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 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 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 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 你何不也下来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东 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 “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 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 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 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 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 狭窄的人。

文档评论(0)

始终如一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始终如一输出优质文档!

认证主体苏州市致远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20582MA27GAWJ0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