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堰画乡
旅游路线是:通济古道—堰头村—石函引水桥—文昌阁—贞节牌坊—护堤古樟群—古民居—通济堰大坝
各位来宾,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大家相聚在这里。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吴,口天吴, 安静的静,大家可以叫我小吴。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大家能对我的工作感到满意!
“古堰斜阳鸥鹭影,画乡风晚带笛声”。“古堰”是指通济堰,“画乡”大港头是丽水特有的艺术画派“巴比松油画”的故乡。古堰画乡,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早春让我们一睹它的芳 容。它在水一方,是瓯江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驻水之间,水利万顷良田,造福一方。古堰画 乡,它就是一幅流动的诗画,让我们惊奇,让我们赞叹!我们在景区停留的时间大约为一个 小时,希望大家跟紧我的脚步,注意安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吧!
各位游客,刚走进堰头村,“千年文化”就在我们面前展示,就连脚下的这条鹅卵石铺 砌的道路也在述说着它悠久的历史。这是一条千年古道,称为通济古道,它是古代府城丽水 与松阳、遂昌、云和、龙泉之间唯一的路上通道。古道同时又是村中街道,村落的建筑沿古 道,古渠而建,沿主干渠的埠头为村民漱洗提供了方便。古堰渠、古道、古民居构成了一副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通济古道靠近保定村的拐弯处,静卧一只镇水犀牛,守护者 堰堤,也守护者古道。
堰头村,堰头村是通济堰主题工程所在地,因位于通济堰的源头而得名。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女大当婚》、《杜拉拉升职记》、等多部电影都在这里取景拍摄,展示了优美的乡村画卷。每年到这里创作、采风的摄影家、画家、作家、艺术家达数万人,是丽水市文 化民村和浙江省特色旅游村。
大家看到前面的那座桥了吗?它叫石函引水桥。石函下的两座桥墩将渠道隔成三洞,因 此俗称“三洞桥”。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水上立交桥,关于这座桥是怎样建造成的还有一个小
故事呢。相传懂水利的叶秉心,负责承办治理渠水淤塞的事,终日徘徊不得其解,一天傍晚, 只见一位老婆婆(相传观世音化身)在洗涤脚纱,看了叶秉心一眼,乐呵呵地说:心开窍, 干事巧,万事都需动动脑。只见她将长长的脚纱往水面抛去,脚纱飘忽摆动,口中念念有词道:脚纱脚纱水上漂,飘到水面成条桥。砂石桥上泄,清水淌其下。叶秉心顿时领悟,连夜设计出了石函引水桥,至今人们还称他为脚纱桥。
坐落在村尾的古建筑是文昌阁,楼上供奉掌管功名禄位的文昌帝君(文曲星)。堰头村是叶氏宗族的聚居地。明清时期,堰头村文风昌盛,辉煌一时,出了五名进士,有数十人取 得功名,于清嘉庆年间获准建文昌阁,寓意昌明儒学文化。文昌阁的位置非常巧妙,可谓是一举两得。一是正好位于村尾,起到关锁“地户”,拦截风水的作用;二是这里是管道必经之路,可供过往行人途中休憩、遮风避雨。
大家朝自己的右手边看,右边是一座构建独特的贞节牌坊,上额有“旌表”二字,下额砖刻“节孝流芳”四字。堰头村是叶氏家族的聚居地,这里原来是叶家的宗祠,名为“追远堂”,当时规模很大,“文革”时被毁,只剩下祠堂门前这座牌坊。牌坊奉旨“旌表”的人是叶成发的妻子梁氏。乾隆年间,叶成发英年早逝,留下一堆儿女,当时他的妻子梁氏只有二十六岁,挑起家庭重担,勤勤恳恳培养子女考功名。为了表彰梁氏的从一而终、聪慧贤德, 嘉庆三年,朝廷下旨,建此牌坊,鼓励天下父母悉心培养子女,成为栋梁之材。牌坊是有等级的,最高等级为“御制”,是皇上直接从国库拨款建造,只有为立过大功的功臣才能享受这种殊荣。二等为“荣恩”,是皇上主动降旨建造,单丝造牌坊的银子不是国库拨款而是要自己出资。三等为“奉旨”,是地方上将值得旌表的事迹报告上级,层层审批,最后皇上下旨同意建造。“节孝流芳”牌坊就属于此类。
我们现在来到了渠道旁边,渠道两旁郁郁葱葱、苍劲挺拔的千年古樟,是渠道走向的见
证。护堤古樟群,三洞桥到通济堰进水口的渠道两岸现存古樟树一共十棵,树龄都在 1000 年以上。如此规模的千年古樟树群十分罕见。古樟树牢牢地护卫着堤岸,也使堰头村风景更 加优美,已成为堰头村的“风水树”这些古樟树还被人们视为树神。当地有一个风俗,小孩 出生后五行缺木,都会被抱到樟树前,举行一个朝拜仪式,认樟树为干娘,以保佑自己的小 孩一生平安。古樟树还是长寿的象征,当地有“古樟树下走一走,人能活到九十九;古樟树 下摸一摸,人能活到一百多”。
我们不难看出村内至今还保留有清代至明国时期的古民居建筑 20 多处。多数为清中晚期所建。建筑形式相同,风格统一,多为三合、四合式两层楼天井院落。眼前这座古民居, 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三合院式。中堂后壁悬挂“懋德勤学"古匾,是清道光年间,松阳知县汤景和所题(堰头村在历史上曾经隶属于松阳县,1963 年 5 月始归属莲都区),显示了主人崇德尚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汽修公司汽车修理汽车保养突发环境应急预案.docx VIP
-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全国预防接种技能竞赛理论训练题库及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212题).docx VIP
- 2025年(完整)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3-6年级单词词汇表 .pdf VIP
- 天翼云认证解决方案架构师考试题及答案(新版).doc VIP
- 港迪HF659系列变频器使用说明书V100(G20200812).pdf VIP
-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20页.doc VIP
- 《农业政策热点培训》课件.ppt VIP
- 申凌门机NSFC01-01A控制器操作手册.pdf
- 从大食物观角度出发的中国饲料粮供给安全问题探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