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 镁的食物来源:绿叶蔬菜、糙粮(大麦、黑米、荞麦、玉米等)、坚果、食用菌等 由于叶绿素是镁卟啉的螯合物,所以绿叶蔬菜是富含镁的。 每百克食物含镁量 黑米:147mg 苋菜(绿):119mg 香菇(干):147mg 特别是紫菜含镁最高, 每100克含460毫克 生理功能 : 、维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正常代谢 :氨基酸/糖转化到细胞内,合成糖原、蛋白质时需要钾的参与; 1克糖原需要24mg钾,1克氮需要12mg钾 2 、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 、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 ; 缺乏:兴奋性减弱, 钾过低则可陷于麻痹。 钾过高:则神经肌肉高度兴奋。 4 、维持酸碱平衡 ; 5、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钾能对抗食盐引起的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尿中钾排出量比正常人低。钾对轻症高血压及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某些正常血压者有降压作用。 钾 缺钾的缺乏临床表现及原因 疲劳 是钾缺乏症的一个常见症状,这包括胳膊和腿部肌肉有明显虚弱感觉等。 皮肤问题, 如干燥,不明原因的燥热等。 3. 心脏功能造成损害 钾缺乏症还会给人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钾摄入量不足时可能会开始显现出焦虑和恐惧症,精神恍惚,甚至不能记忆起过去的事情。 患者还会出现一些过度敏感症状,如无法容忍噪音和直接日晒等。神经系统也会受到压制并导致耳鸣。 1 尿失钾过多,应用利尿剂 2 消化道失钾过度:大量呕吐;严重腹泻;胃肠灌洗;瘘管引流 . 3 腹膜透析及结肠透析;缺氧、饥饿、失水及碱中毒。 4 大量出汗 :强度劳动、高温作业或重运动训练时,由于大量出汗而损失 . 5 烧伤愈合期蛋白质合成增加 ,可出现血钾过低 DRI和来源 1、DRI 2000mg,孕妇和乳母2500mg 2、来源 蔬菜水果是钾最好来源,富含钾的食物还有豆类,瘦肉,鱼类等 钾的来源 钠主要存在与细胞外液,含量占44%-50%,骨骼中的钠含量也很高40-47%,细胞内液钠含量则很低9-10% 生理功能 : 1、调节体内水分与细胞外液渗透压. 过多的盐分会导致水肿, 影响钙的吸收。 2、维持酸碱平衡 : 与H+交换,清除体内酸性代谢产物 3、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 人缺少钠的时候会倦怠,淡漠等症状。 钠 NA+ 钠缺乏 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率加快、脉博细弱、血压下降、肌肉痉挛、疼痛反射消失、 淡漠、木僵、昏迷、外周循环衰弱、休克、急性肾衰、呼吸衰竭。 钠过多 口渴、面部潮红、软弱无力、烦燥不安、谵妄、昏迷、血压下降、死亡。 急性中毒--水肿、血压升高。 长期食盐过多 胃粘膜保护层损伤、 炎性再生、幽门螺旋杆菌增生—胃癌 。 DRI和来源 1、DRI : 2200mg, 一般人群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 轻度高血压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4-5克以下。 2、来源 食盐、酱油,腌制食品 生理功能: 1、骨、牙齿以及软组织的重要成分; 2、构建细胞膜 磷脂在构成生物膜结构、维持膜的功能以及代谢调控上均发挥重要作用; 3、维持酸碱平衡 血中磷酸盐是血液缓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 4、 参与能量代谢 细胞内的磷酸盐参与许多酶促反应如磷酸基转移反应、加磷酸分解反应等。 膳食磷较为充裕,很少见磷缺乏病。 磷的食物来源非常广泛,含磷较多的食物有牛奶及乳制品、蛋、豆类和绿叶蔬菜等。 磷 生理功能 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与渗透压 维持酸碱平衡 胃酸形成 促进食物消化 缺乏 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 肌肉收缩不良 消化道受损 易脱发,牙齿脱落 过多 高氯血症 来源 盐、鱼、肉、动物性食品 成年人:适合摄入量2800mg/d 氯 生理功能: 1.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的呼吸过程 2.促进红细胞的形成与成熟,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 3.参与其它重要功能 催化β-胡萝卜素转化维生素A、参与嘌呤与胶原的合成、脂类转运及肝脏解毒等。 铁-氧的携带者 食物中的铁 血红素铁 主要来自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 占总膳食铁10%以下 吸收率为10~20%,吸收率高 非血红素铁 主要存在于植物和乳制品的铁盐中 占膳食总铁90%以上 吸收率不足3-5% 谷物和蔬菜中的草酸,植酸,茶叶中的鞣酸及多酚类 影响非血红素铁吸收的因素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维生素C 某些单糖 有机酸 动物肉类 核黄素 贮存量少 草酸盐与植酸盐 茶叶及咖啡中多酚类物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