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康德的道德教育哲学;第四章 康德的教育哲学;一、康德简介;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
康德出身一个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的马鞍匠家庭。他的祖辈是十七世纪从苏格兰迁来欧洲大陆生活的。
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5年毕业。离开大学后康德去乡下一个贵族家庭任职8年家庭教师。
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1770年康德被评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科学院的院士。
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康德的生活:;康德的研究:;康德的著作:;二、康德的教育思想;康德对教育的基本分类:;(一)康德对教育的目的、意义及价值的主张
“教育应该面向未来,为未来的社会而设计”
“人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成为人”
(二)康德重视道德教育
“一个人可能身体训练极佳,心智教化亦好,然而如缺乏道德的陶冶,他仍是一个坏人。” ;三、康德的道德哲学;1.通俗道德哲学;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则;2.道德形而上学;第一条道德律;第二条道德律;第三条道德律;3.道德形而上学的前提;康德的答案;小结:康德道德哲学之内涵;(一)自由意志;(二)善的意志;自由意志与善的意志的关系;(三)绝对律令;1.行为只依据那样些既让你意愿又可能成为普遍原则的公理。
2.人是目的:你的行为要把别人当作人来看待,不管是你自己还是别人,永远不能把人只当作手段来看待。
3.每个人的意志都是立法的意志。
主观动机是好的,这不足以说明任何问题,应在道德律面前保持原则上的谦虚,要看到人的有限性。 ;(四)人性观之非善非恶;(五)道德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先天性的特点;(六)道德义务;四、康德的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启示;案例:;分析:;(1)反对利用从众心理树立榜样的做法
道德行为应该是自律的,而是对他人的模仿。;(2)审慎使用道德惩罚;(3)反对功利奖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