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 《西塞山怀古》讲解教学课件.pptVIP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 《西塞山怀古》讲解教学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 塞 山 怀 古 刘禹锡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西塞山怀古 解题: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 西塞山由于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指南京。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十朝都会,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时期把南京作为首都。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刘禹锡一向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四海统一,《西塞山怀古》就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 作者简介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一读诗歌 理解大意 王濬率领高大的战船,顺江而下,讨伐东吴,金陵城中的王气黯然消失。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投降的旗子挂在石头城上。人生中有几回伤感往事,山形依然没有改变,枕靠在长江上。从今以后天下统一,旧日的堡垒在一片芦荻草中显得凄凉萧瑟。 [诗文解释]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怀古: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直往)三山,直取金陵。 背景链接: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感今: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时代。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长庆四年(八二四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动人心魄的诗篇。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刘禹锡所处的中唐是藩镇割据的时代,其间虽然在唐宪宗时期出现过短暂的统一,但至刘禹锡写作此诗时的唐穆宗长庆四年(824),河北三镇又恢复到了割据状态。金陵(今南京)虽是六朝古都,但都是割据一方的政权。 诗人在诗中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地方割据势力,因此诗人的怀古其实是在慨今;四海为家,江山一统是诗人所极力赞扬的。同时,六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也是对当朝统治者的忠告,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读诗歌 把握寓意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课堂总结 怀古: 点:王濬灭吴 面:人世几回伤往事 感今: 兴亡的决定因素:人事而非地形 渴望四海统一 反对藩镇割据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三读诗歌 评品赏析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① “下”和“收”字用得好。   ② “下” 渲染出一种浩浩荡荡、居高临下的进军气势,给人以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之感;“黯然收”中一个“收”字,既表明吴国军队望风披靡、兵败山倒的情态,又预示吴国走向失败的必然命运。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① 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②对比的手法。 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2、“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一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讲解教学课件 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什么手法?感慨什么?   对比、拟人。江山依旧,人事全非。金陵政治风云几经变幻,六朝相继覆灭,而江流滔滔,山形依旧。   这些政权的灭亡

文档评论(0)

饕餮钓鳌客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学高级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