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中国人的价值判.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学:中国人的价值判 断与道德坚持 刘 毓 庆;一、中国史学之性质与意义 二、史家的精神与传统 三、中国史学的三个系统;一、中国史学之性质与意义;释“史”;中国史籍之富;史与经的关系 刘知几说:“经犹日也,史犹星也。” 王阳明云:“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史学之性质;史学之意义; 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在历史的面前,任何人都会作出思考,都会考虑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一个有历史意识的人,决不会苟且自己的行为,而是认真的对待自己的人生,对待生与死。而一个丧失了历史意识的人,一个漠视历史存在的人,我们则很难想象他们怎样对待历史的。 (人生四重境界之一) ; 二、史家的精神与传统 ;1、史官是政治体制中的 一个执法系统和监督系统 ; 《新序》卷一说:周舍事赵简子,在赵简子门前站立了三日三夜,赵简子问他有什么事,他的回答是:“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随君之后,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 《国语·晋语》中提到优施教骊姬夜半而泣向献公进谗言的事 。;2、“据法守职”是史家坚持的精神 ;《韩诗外传》说:;《左传·宣公二年》;《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左传·昭公二十九年》;3、秉笔直书是史家坚持的传统; 班固《汉书·夏侯胜传》曾借夏侯胜之口说: “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亡徳泽于民,不宜为立庙。” ; 《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吴主孙晧即位,想把他的父亲孙和作“纪”中。史学家韦昭坚持:孙和没有即帝位,应当立“传”,不应作“纪”,否则破坏史家规矩。如此者非一,最终招致杀身之祸。他虽然被杀,但史家的精神与传统却获得了保留。 ; 4、史官有抗拒权力干扰的制度保证 ;《贞观政要》卷七:“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 或曲笔达意,或示疑于后人。或转载权贵劣迹于他人之传。 ;曲笔达意例:;示疑于后人;劣迹载于他人之传例:;三、中国史学的三个系统; 史学的三个系统 ; “国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史录,及王朝兴衰更替的记录,如二十五史、资治通鉴之类等; 二是典志,即典章制度的变迁,如“十通”类。 ; 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记载历代地理的“地志”,二是记载各地方事物的“方志”。 《淮南子·泰族训》言:“俯视地理,以制度量,察陵陆、水泽、肥墽、髙下之宜,立事生财,以除饥寒之患。”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序说:“自黄帝之方制万国,夏禹之分别九州,辨方经野,因人纬俗,其揆一矣。” ; 地志代表著作:《山海经》 、郦道元《水经注》、李吉甫《元和郡县志》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 ; “方志”即地方志,是记一方地理、历史、风俗、物产、名胜、人物等情况的书。 明成祖永乐十六年下诏编郡县志书时,在《编纂志书凡例》中就提出:“治天下以史为鉴,治郡国以志为鉴。” ; 方志可分为总志、通志与分志三类。 总志,是总汇全国各地方志资料编撰而成的。如《清一统志》 。 “通志”是指各省的总志。如《山西通志》、《山东通志》之类。 “分志”则是指府、州、县志。 如《平阳府志》、《霍州志》、《会稽志》之类。 ; 地方志像一座宝库,它保存了大量正史中没有的与地方相关的人物、历史事件、著述等方面的资料。 ;以光绪三年大旱的记载为例:; 河北《元氏县志》记载:“荒旱,大饥,人相食,县令请赈灾。” 山东《齐东县志》记载:“元、二、三年均大旱,民饥,树皮草根采食殆尽。” 河南《宜阳县志》记载:“四年春,斛谷万钱,人相食,甚至母食子肉,弟爨兄骨,先死者一家人聚食,继死者以次吞馓,虽有情不忍食者,亦不敢野葬,穴圹于家暂揜其尸,阖邑户口流亡十之六、七,牲畜杀无遗种。” ;《洪洞县志》:“光绪二年,县南有火自田间出,远望如球,光敷天,东西睛无定向,时灭时见。占者谓旱征。果大旱数年……三年至四年,岁大祲,米麦制三千六、七百文不等。

文档评论(0)

魏魏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001331000010
认证主体仪征市联百电子商务服务部
IP属地河北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6771U5C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