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建筑学专业 :建筑规划的整体布局、单体的建筑设计、建筑围护结构和室内装修等。 建筑物理学:对材料的热物性、光学性能和声学性能进行研究。 生理学:研究人体对热和冷的反应机理,从中去认识人身体的反应机理 。 心理学:研究在某些给定的刺激下,人是如何感觉的,又如何来定量地描述这种感觉。 劳动卫生保护:从室内的一些令人不舒服的环境出发,研究这些环境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和安全带来的危害及由此造成的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 。 * 本章小结 ※ 建筑环境学的概念。 ※ 建筑环境学的主要内容。 ※ 建筑环境学需要解决的任务。 * * 建筑环境学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2021年 * 第一章 建筑环境概述 主要内容 (1)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地位。 (2)建筑环境学的作用。 (3)建筑环境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一、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地位 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98年)-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12年)) 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二、建筑环境学的作用 1.建筑环境学的基本概念 * 建筑环境学:在建筑空间内,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如何在使用过程中创造感到安全、健康、舒适和满足生产过程环境的一门科学。 建筑功能 根本的功能:创造一个微环境 安全、健康和舒适 生产过程需要 * 安全、健康、舒适,维持高劳动生产率 住宅、影剧院、商场等 办公楼、体育场馆等 生产工艺要求 生物实验室、制药厂、集成电路车间等 舞台、演播室、体育赛场、手术室等 二者兼而有之 各种有人员的生产场所 手术室、体育赛场、舞台等 * 2.建筑环境的发展 最早建筑活动,用树枝、茅草、石头等材料建造原始小屋 各地出现各种形式民居 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建筑活动:就是创造一个适合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室内环境。 被动 主动 满足需求 生理 心理 * 建筑物必须满足的要求 安全性:避免由于地震、台风、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人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建筑的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功能,居住者在建筑内健康,舒适性 美观性:有亲和感,社会文化的体现 * 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树居和岩洞居 在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等湿热地区的人类主要栖息在树上,可避免外界的侵害,是人类祖先南方古猿生活方式的延续 随着人类向温带迁移,人类住所过渡到了冬暖夏凉的岩洞居,适合年温差和日温差都较大的地区。 * 人类最早的居住方式:巢居和穴居 炎热或高海拔地区的穴居方式,可获得相对稳定的室内热环境,顶部的天窗既可采光又可排烟。 河南偃师汤泉沟穴居遗址 巢居 * 爱斯基摩雪屋的外观和室内布置 用干雪沏成,厚度500mm的墙体可以提供较好的保温性能。当室外平均温度-30℃时可维持室内温度-5℃以上。 寒冷地区建筑 * 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的雪屋 将兽皮衬在雪屋内表面,通过鲸油灯采暖,可使室内温度达到15℃ 年较差30.5℃ 月份 * 埃及的民居:干热地区建筑 * 巴格达地区的传统建筑 墙厚340-450mm,屋面厚度460mm,利用土坯热惯性。室外日夜温差24℃,室内波动不到 6℃。 屋顶表面温度 室外空气温度 室内空气温度 * 大陆气候的中国民居 土窑洞借助土壤大热惯性,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 四合院建筑冬季有效地利用了太阳能采暖和抵御北风侵袭,屋顶设计避免了夏季室内过热。 * 中国四合院:座北朝南的典范 利用太阳高度角的特点,仅在北方出现 * 窑洞建筑 陕北地坑窑 突尼斯窑洞 * 稀树草原的建筑 蒙古包包内宽敞舒适,是用特制的木架做“哈那”(蒙古包的围栏支撑),用两至三层羊毛毡围裹而成,之后用马鬃或驼毛拧成的绳子捆绑而成,其顶部用“乌耐”作支架并盖有“布乐斯”,以呈天幕状。其圆形尖顶开有天窗“陶脑”,上面盖着四方块的羊毛毡 “乌日何”,可通风、采光,既便于搭建,又便于拆卸移动,适于轮牧走场居住。 * 湿热地区的中国民居 云南干阑竹楼:防雨,防湿和防热。 * 布依族石屋(贵州) 以石块砌墙,以石瓦盖顶。就地取材,造价低廉,冬暖夏凉,不怕火灾,隔音性能好。 * 不严格要求物理环境的建筑 为宗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