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化学工业出版社 职业毒害与防毒 Occupational Poisoning and Anti-Poison * * 技能目标 1.能在生产现场对职业中毒者进行基本救护。 2.能根据不同生产场所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应用知识 1.职业毒害与防毒的相关知识; 2.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 * * 一、概述 Introduction 二、职业中毒诊断和现场抢救 Diagnosis and On-site Rescue of Occupational Poisoning 三、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 Technical Measures of Anti-Poison * * 一、概述 1.职业病危害 (1)职业病危害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受到劳动条件中危害人体健康的因素影响,使劳动者发生职业性损伤,称为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防治法》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2)化工生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生产的其他职业有害的因素。 * * 一、概述 化学性有害因素 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毒物 氮肥生产中接触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氨等; 染料厂中接触有苯胺、硝基苯、萘等化合物; 涂料厂、试剂厂中应用苯、甲苯、溶剂油等; 农药厂中磷、三氯化磷、有机磷、光气等; 氯碱厂接触的氯气等。 矿山开采、破碎、辗磨等接触矽尘; 橡胶厂接触滑石尘、炭黑尘等; 焦化厂、化肥厂接触煤尘等。 尘肺 * * 一、概述 物理性有害因素 非电离辐射 高温和低温 合成氨厂的转化炉和造气炉、 焦化厂的炼焦炉、电石生产厂的电石炉 属高温作业; 冷冻房、制冷机房等属低温作业 电焊时的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用高频进行金属热处理、塑料粘合、橡胶硫化等会受到高频电磁场的影响。 。 噪声和振动 非电离辐射 电动机、鼓风机、压缩机、机床、球磨机、碎石机、编织机、泵房等场所发生不同强度的噪声 机械探伤用的钴60、X射线,实验用的同位素等 * * 一、概述 (3)职业病危害的作用条件 ①接触机会。 ②毒物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 ③作用强度。 ④个体危险因素。 * * 一、概述 2.工业毒物 (1)工业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外来化学物质以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此种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2)工业毒物的分类 ①按化学类属分类分:无机毒物和有机毒物。 ②按物理形态分类分:气体、蒸气、烟、雾、粉尘。 ③按毒作用性质分类可分:刺激性毒物、窒息性毒物、麻醉性毒物、全身性毒物。 (3)影响毒性的因素 根据毒性进行分级,可将毒物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级。毒物对机体的毒作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①化学结构。 ②理化性质。 ③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④联合作用 ⑤个体因素 * * 一、概述 3.职业中毒 (1)职业中毒 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业毒物引起的中毒即为职业中毒。 判断是否为“职业中毒”首先应看三个要素是否同时具备,即“生产过程中’’、“工业毒物’’和“中毒”,上述三要素是必要条件。 (2)职业中毒途径 ①经呼吸道进入。 ②经皮肤进入。 ③经消化道进入。 * * 二、职业中毒诊断和现场抢救 1.职业中毒诊断 (1)刺激性气体中毒临床表现 (2)窒息性气体中毒临床表现 (3)金属类毒物中毒 * * 二、职业中毒诊断和现场抢救 2.现场抢救 (1)职业中毒现场抢救基本原则和方法 ①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 ②切断毒物来源。 ③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 * 二、职业中毒诊断和现场抢救 (2)抢救方法 ①呼吸复苏术。 C 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 A 开放气道 ???????????????????????????????????????????????? 拍摇患者并大声询问,手指甲掐压人中穴约五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丧失。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钮扣,注意清除口腔异物,使患者仰头抬颏,用耳贴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B 口对口人工呼吸 ??????????????????????????????????????????????? 在保持患者仰头抬颏前提下,抢救者将患者鼻孔闭紧,用双唇密封包住患者的嘴,做两次全力吹气,同时用眼睛余光观察患者胸部,操作正确应能看到胸部有起伏并感到有气流逸出。 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备注:如患者停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