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高考知识点复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劝 学;劝 学;复习——自主复习的步骤;记常识; 字;通假字;文言文阅读、翻译;1.望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C.先达德隆望尊 D.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2.绝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以为妙绝 D.佛印绝类弥勒 E.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F.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 ;文言文阅读、翻译;1、“而”的用法;2、归纳总结本课中的“而”: A.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 B.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C.蟹六跪而二螯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E.而神明自得 F.锲而不舍;*;;本课中出现的其它常用虚词: 2.之: A.锲而舍之: B.筋骨之强: C.青,取之于蓝 : D.蚓无爪牙之利 : E.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F.輮使之然也 : ;之 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作《师说》以贻之(他) 代词 輮使之然也 (它) 人非生而知之者(事理) 活用为第一人称:君将哀而生之乎(我) 指示代词,表近指:之二虫又何知(这,此)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可不译.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 结构助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可不译.译时也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音节助词 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顷之,烟炎张天。 动词 译为“到,往 ”“ 到……去”: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词类活用;名句填空;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015湖北卷) 2.--------------,而神明自得,圣心备??。(2015上海卷) 3.《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2014大纲卷) 4.------------,不能十步;-------------,功在不舍。(2014辽宁卷) ;1.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005广东卷)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005湖南卷) 3. 《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日累,持之以恒,因而警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 (2006北京卷) 4.木直中绳,_________,其曲中规,________,不复挺者,_______。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007全国卷Ⅰ)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2007安徽卷)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007四川卷) 7.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而绝江河,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008全国卷Ⅱ) 8.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跛而望矣, 。(《荀子·劝学》)(2008广东卷);9.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2008山东卷) 10.

文档评论(0)

清风老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惠兴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3BEWA2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