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黄帝陵心得体会(共8篇)
第1篇:黄帝陵 黄帝陵有一绝叫“桥山古柏”。不论您从哪个方向进人县城,都可以看见面积5800亩的桥山,满山翠柏,葱郁一片。人们不禁要问:沿途林木很少,但见黄土陡崖峭壁,沟壑纵横,为什么桥山古柏却是一片翠绿,根深叶茂?有人说,桥山是一块宝地,风水好,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才把坟墓选择在这里;还有人说,黄帝为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功大无边,玉皇大帝派九天玄女给桥山撒了一把柏树子,从此桥山就长出郁郁葱葱的柏树。这当然都是神话传说。黄陵桥山古柏确是后人所植。据现存碑记证实,早在汉唐时期,官府就指令黎民百姓在桥山上种植松柏。当时由于管理不善,年年种植,年年不见树林。为了确保桥山松柏栽种成功,l061年正月二十八日,宋仁宗赵祯听祭扫黄帝陵回到京城的大臣禀报说,桥山栽植柏树很多,而成活甚少,损失太大。于是仁宗皇帝命令身边大臣拟旨,指令坊州(今黄陵)县衙,委派专人看护巡守。坊州中书刘午坤接到了圣旨,即发动黎民百姓,整旧栽新。当年在桥山种植柏树1415株。又从乡间抽调寇守文、王文政、杨遇等三户人家,免除其一切差役,专在桥山上日夜巡守看护松柏林。为了防止他们玩忽职守,还把这三户户主的名字刻在一座碑上,可算真正做到了责任落实到人。这大概是900前中华民族最早的第一批护林员。从此,桥山古柏得到历朝历代重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官府派人对桥山古柏作过一次大规模的普查,可惜普查的资料已全部丢失。到了1938年,延安专署专员余正东,黄陵县县长卢仁山,拨款3000元,调动一个民团,将桥山古相划地为段,编列号次,命令士兵每人按树贴号。历时19天的普查,结果得出黄陵桥山共有古柏61186株。此数正式载入了黄陵县志。目前,坐落在陕西省黄陵县的“中华始祖”轩辕黄帝陵景区内共有柏树8.1万余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柏就达3万余棵,是我国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这真是“古柏参天黄帝陵,苍烟缭绕晓风轻。桥山彻底高耸翠,沮水缠腰万载青”。 这些古柏可都是无价之宝,因此,我国历代政府都高度重视黄帝陵古柏的保护。据史书记载,第一份保护黄帝陵(庙)的法令,出自元朝泰定二年(1325年),泰定皇帝也孙铁木儿收到陕西中部县(今黄陵)住持道人状子一案。状告本县保生宫着火,轩辕黄帝庙殿宇被歹人破坏。泰定皇帝看罢状子,大怒,立即召集宫内文武大臣上殿,并发告曰:黄帝轩辕氏,乃我中华民族元祖。不论汉、满、蒙、回、藏,还是苗、瑶、彝、黎,都要敬护我始祖陵寝。今有歹人敢放火烧宫,损坏陵庙,实属不赦。泰定帝说完,由他亲自口授,命身边文官用汉字写了一份圣旨,立即指派飞骑日夜兼程,送往陕西中部县(今黄陵县)。这篇碑文距今已有662年,现保存在黄帝庙碑林里。 新中国成立以后,更进一步加强了对轩辕黄帝陵庙的管理,设立了文物管理所,对专职管护人员进行了统一编制;在桥山之巅修筑了瞭望和望哨所,日夜有专人轮流巡山看护。现今,为确保黄帝陵景区内的8万余棵古柏树不受火灾侵袭,目前已经形成了由传统的人工巡视、遍布林区的给水管网和自动监测报警系统共同构成三重防线,请大家放心! 我国历史上对轩辕黄帝的公祭,大致起于春秋时期,秦文公时祭祖己经相当隆重。秦灵公时代,恢复了早已荒废的祠庙祭祖,第一次把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 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为了表示对黄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黄帝庙,作为祭祖轩辕黄帝的专用场所,轩辕黄帝曾经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麓的轩辕庙便拔地而起。 正式将桥山轩辕黄帝庙设列为国家祭祖场所是在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当时驻守鄜(今富县)坊(今黄陵县)节度使藏希让上书唐代宗,唐代宗准奏,遂降旨依行。从此以后,桥山轩辕庙的祭祖活动,就成为国家组织的具有鲜明公祭性质的典礼,轩辕黄帝庙便成为华夏民族心驰神往、遥寄情思、谒陵拜祖的一方圣地。自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世代相传,绵延不绝。古代公祭黄帝陵的活动,史书方志均有记载,有史可考者70多次。 对黄帝陵的公祭活动,历史上绝大多数朝代基本上都保持了当时的较高规格。春秋时期秦文公的祭祖活动多由君王亲自主持。西汉汉宣帝本始元年(公元前73年),朝廷对轩辕黄帝的祭祖规定了极严格的等级,即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祭祖轩辕黄帝。汉武帝时,等级稍有松动,除皇帝亲祭外,还可委派朝廷重臣代为祭祖。王莽新朝,又将公祭活动范围扩大,得以延伸至基层,成为民间祭祖黄帝的重要过渡和前奏。唐代宗大历年间,公祭活动重新升为国家级祭典。元代沿袭唐代公祭礼制,但祭祖仪式不再由皇帝亲自主持。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障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远古始祖,对其祭祖应当为国家大典。为此,他在1371年降旨拨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