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的督察院、内阁、翰林院、顺天府、詹事府、奉天府、
国子监、左右春房、钦天监,分别指
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
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 、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 再
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
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 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
统称 科道 属于言官范畴。 (注 :督察院的督为错别字,实为
都察院。原为御史台,到明朝改称都察院,详见词条都察院
或御史台。) 清左右督御史为从一品, 左督御史为文职京官。
内阁是在永乐时期建立的。 永乐虽有洪武一样独揽大权的
野心和实力,但一次又一次的远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
揽政事(想象一下从京师到漠北运送文书的荒谬) ,于是一
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就应运而生。 内阁在最初
的时候只是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宣德时期权力开始上
升 (三杨辅政),虽有正统末年的反复, 到成化、 弘治之际,
内阁在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正德荒嬉好
战不亚于隋炀,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撑着未成大乱,经过
嘉靖、隆庆的发展,万历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
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他的实际上已经接
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 1402 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
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
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成立内阁,这样,一个
国事咨询机构正式建立了。 过去,宰相拥有决策权、议政
权和行政权,明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
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 议政权分给内阁, 行政权分给六部。
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在明成祖掌控之下,内阁与六部各司其职,国家最高行政命
令从紫禁城发出,通过全国 1936 处驿站,全长 143700 公
里的驿道,层层下发到帝国每一个角落。 后来,明宣宗时
期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政务流程: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
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
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
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内阁大臣
的建议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奏章上面,这叫做“票拟”。而
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按照规定,皇帝仅仅批写
几本,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按照皇帝的意思代笔。
以往,太监读书识字是被严令禁止的。明宣宗不仅改了这个
规矩,而且在他的鼓励下,宫里还成立了专门的太监学堂。
后人猜测:明宣宗这一做法,其目的就是让太监牵制内阁的
权力。久而久之,一种奇怪的政治格局出现了。 我们发现
明朝内廷、外廷的机构完全对称。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
外有三法司,内有东厂、锦衣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
巡抚,而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等。这
样,内廷、外廷相互制约, 才能确保皇帝的决策地位。 但是,
这也造成了内外两大政治势力的争权夺利。 紫禁城东部的
这片建筑在明代叫做文渊阁。明朝的内阁就设在这里。在明
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让这个紫禁城里最不起眼的房
子成为声名显赫的所在。在文渊阁办公的内阁成为实际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