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唯物论) 第一课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 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 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 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人生 选择的基本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 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教学目标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 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难点: 1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 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课程框架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二、物质世界的多样统一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1、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种选择 2、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3、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 (教材P 2)“主人公当作家未成功却成为了有名的书法家”。这是为什么?事例揭示了什么道理? “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法国哲学家萨特 选择是人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导入新课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阅读P2 :王莉丽的事迹 结合王丽莉的事例,说明人生选择为什么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人生路就是人生选择的结果 人生选择定义:就是人们在人生历程中,根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在追求人生价值中,在多种可能性中所走的选择和确定的活动。例如:学习专业的选择,工作职业的选择,生活中朋友的选择......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 人生选择体现了人的价值追求,但,人不是仅仅依靠自己的主观意志就能对人生道路做出正确选择的。 选择不同,结果亦不同。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阅读:P3 小赵的故事 兴趣+特点+实际 事半功倍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美女,名唤西施,不仅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且就是平时所做的任何一个动作,都 是非常美的。有一天西施患病,心口非常痛。她出去洗衣服 时,皱着眉头,用一只手捂着胸口,走在路上虽然非常难受, 但旁人看来今天西施却又别有一番风姿。 有一邻居容貌长的很丑,却时常效仿西施的衣着、举止。这一天,她看到西施用手捂着胸口,皱着眉头的样子后,感到非常美。于是她就跟着学起这个样子来了。本来容貌、形体都很丑,又皱起了眉头捂住了胸,弄得更加丑陋。“东施效颦” 人云亦云 宋朝期间,在河南有一个著名小镇,小镇上车水马龙,十分繁华。一日,小镇大集,集市上,一位卖枣的老翁招来许多的卖枣的人,只见这位老翁高声吆喝到:“买枣啦,买枣啦,大枣小核,小枣没核!”这句吆喝声真灵,一会儿他的枣就卖完了。 旁边一位卖核桃的小伙子见此情景,灵感油然而生,于是也学着老翁大声吆喝起来:“买核桃了,买核桃了,大核桃小仁儿,小核桃没仁儿!” 可结果呢……. (A)、客观实际 (a)、客观实际的含义及特征P 4: 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及其实际状况,即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以及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 特征: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b)、主观与客观的基本含义。 (1)客观:是指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 (2)主观:是指人们的思想、理论、观点等意识现象。 补充:主观符合客观,在哲学上即是物质决定意识。P4 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c)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1)因为樵夫熟悉山中的情况,渔民了解水的习性。故我们要上山,必须问樵夫;要下水,必须问渔民。这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2)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入山问樵,入水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