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的发展史.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纳米材料的发展史 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美国加利福尼亚工学院教授费曼 (R.P.Feynman) 曾在 1959 年预言: “如果有一天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来安排一个个原子,将会产生怎样的奇迹? ” 时间仅仅过去了二十几年, 到了 1982年, 费曼的预言便成了现实。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研 制成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简称 STM ),它不仅能使人类观察到了原子,而且能够利用仪器的 针尖来操纵原子,德国科学家宾尼( G.Binnig )等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在镍板上将硅原子组 成了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英文缩略语)的字样。不久,日本科学家又将硅原子堆成 了一个金字塔。 于是, 人类也像大自然一样, 成了主宰原子和分子的主人, 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去认识和 利用大自然造就的原子和分子。 这样, 到了 20和 21世纪之交, 人类正在悄悄地进入一个崭新 的科技时代 ──纳米科技时代。 纳米科技是在纳米的尺度上研究和应用原子、 分子及其结构信息的高新技术, 它的最终 目标是直接用具有纳米尺度的原子、 分子制造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被称为纳米材料 (由粒径 1~ 100 nm 的粒子组成的固体材料) ,它是 21世纪很有希望和前途的新型材料。 (1)纳米材料的发现 组成材料的物质颗粒变小了, “小不点 ”会不会与 “大个子 ”的性质很不相同呢?这便是纳 米材料的发现者德国物理学家格莱特( Grant )的科学思路。 那是 1980年的一天,格莱特到澳大利亚旅游,当他独自驾车横穿澳大利亚的大沙漠时, 空旷、 寂寞和孤独的环境反而使他的思维特别活跃和敏锐。 他长期从事晶体材料的研究, 了 解晶体的晶粒大小对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晶粒越小,强度就越高。 格莱特上面的设想只是材料的一般规律, 他的想法一步一步地深入: 如果组成材料的晶 体的晶粒细到只有几个纳米大小,材料会是个什么样子呢?或许会发生 “翻天覆地 ”的变化 吧! 格莱特带着这些想法回国后,立即开始试验。经过将近 4年的努力,终于在 1984年制得 了只有几个纳米大小的超细粉末,包括各种金属、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超细粉末。 格莱特在研究这些超细粉末时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众所周知, 金属具有各种不 同的颜色, 如金子是金黄色的, 银子是银白色的, 铁是灰黑色的。 至于金属以外的材料如无 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它们也可以带着不同的色彩: 瓷器上面的釉历来都是多彩的, 由各 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染料更是鲜艳无比。 可是, 一旦所有这些材料都被制成超细粉末时, 它们的颜色便一律都是黑色的: 瓷器上 的釉、染料以及各种金属统统变成了一种颜色 ──黑色。正像格莱特想像的那样, “小不点 ” 与 “大个子 ”相比,性能上发生了 “翻天覆地 ”的变化。 为什么无论什么材料,一旦制成纳米 “小不点 ”,就都成了黑色的呢?原来, 当材料的颗 -7 粒尺寸变小到小于光波的波长( 1×10 m 左右)时,它对光的反射能力变得非常低,大约低 到小于 1%。既然超细粉末对光的反射能力很小,我们见到的纳米材料便都是黑色的了。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