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介绍.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三 节 旧中国电影 (1905——1949) 一、中国电影的问世与初步发展 1)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 2)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电影,是1905年秋天开始的。丰泰照相馆的任景丰选择了京剧作为中国第一部电影的拍摄内容。这就是由我国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影片拍摄了京剧名伶谭鑫培的拿手戏《定军山》中的“请缨”、“舞刀”、“交锋”等几个片断。《定军山》其实就是舞台演出的艺术纪录片。 3)1913年郑正秋、张石川等人拍了一部稍有简单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这可以说是中国故事片摄制的开端。 4)1923年,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是中国电影成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一个开端。 第一代导演以张石川、郑正秋、黎民伟为代表,受影戏观念影响尤深。他们创作的影片,大都注重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的描写。并且在影片结构、形象刻画和银幕表现、影响造型等方面,都大量的借鉴戏剧的手法。它与中国观众长期以来受曲艺熏陶所形成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口味,在相当程度上有某种一致性,因而有广泛的观众群。 二、30年代左翼电影运动 背景: 中国左翼电影运动是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延伸和发展。1927年,北伐战争失败之后,包括以鲁迅、郭沫若、茅盾为首的大批进步文化工作者汇集到上海。 1931年9.18事变和1932年1.28事变爆发之后,促醒了民族意识,很多电影观众对电影界的神怪武侠片泛滥的不满,提出猛醒救国。好像当时的影戏杂志就收到过六百多封读者的来信,要求各大电影公司拍摄抗日电影,鼓励抗战。 代表作: 《马路天使》 《十字街头》 《三个摩登女性》 《风云儿女》 《马路天使》 法国著名电影史家萨杜尔认为:“《马路天使》是新现实主义的先驱,是中国电影的光荣”。 小云和小红姐妹从东北流亡到上海。因生活无依,姐姐小云被迫为娼,妹妹小红跟随琴师卖唱度日。姐妹俩与邻居报贩老王和吹鼓手小陈朝夕相处,彼此由同情进而产生爱情。不久,当地一个流氓头子企图霸占小红,老王仗义资助小陈和小红远搬往别处。 流氓头子抓到小云,逼问她小红去向,小云却宁死不说。后来,小云逃往小红的藏身之处,不料被流氓发现。为了掩护小红逃走,小云独自面对众多凶恶的流氓,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三、抗战电影与战后现实主义电影高峰 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爆发,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电影基地上海的大部份电影公司遭到破坏而停止运作,中国电影的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电影人的分散和聚合,重聚于国民党统治区内的武汉和重庆、南下香港、或继续留在上海,避入上海的孤岛中继续从事电影创作。 上海“孤岛”是法租界和公共租界,由于当时美英法等国尚未向日本宣战,所以即使上海已经沦陷,这里的环境仍保持稳定。制作能力保持得比较好的几家影业机构,电影生产稍为停顿后,又开始投入电影制作。在这里产生了中国电影制作的第二次高潮。 抗战电影代表作: 《中华儿女》 《风雪太行山》 《孔夫子》 战后现实主义电影高峰 背景: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大批进步电影工作者汇集上海,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发扬30年代左翼电影的革命传统,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出发,在银幕上暴露独裁统治者的罪恶,及时反映社会各阶层民众在黑暗年代所受的疾苦与挣扎。构成中国电影史上一个现实主义高峰。 战后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作: 第 四 节 新中国电影 (1949——) 一、建国后十七年电影的成就与起伏 “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成为中国电影的主导方向, 中国影坛出现一种“崇高壮美”的审美形态。 1951年的《白毛女》、《钢铁战士》、《新儿女英雄传》等塑造了 第一批工农兵艺术形象。 1952年的《南征北战》,其风格样式堪称中国第一部具有史诗气派 的战争片。 1956年前后,经过党内文艺政策调整,尤其是毛泽东倡导“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方针,电影界出现建国后第二次高峰,其标志为多元化创作走向。 (革命历史题材、现实题材) 建国十周年之际,一批公认达到5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高峰的优秀影片包括《林则徐》、《青春之歌》、《聂耳》、《五朵金花》等等,为中国影坛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20世纪60年代前夕,出现一批风格多样化、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如《李双双》、《甲午风云》、《早春二月》《冰山上的来客》等。 二、文革时期中国电影的浩劫 根据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

文档评论(0)

laoliug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