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内科七版.doc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七版 中医内科七版 PAGE / NUMPAGES 中医内科七版 下篇 各论 第一章 肺系病证 概述 一、主要证候及病机要点 生理 ——肺为五脏之华盖,其位最高,外合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其气以 降为顺又为清肃之脏, 不容异物—外感和内伤因素都易伤伤损肺脏而引 起病变。 肺主气、司呼吸—故肺病多以气机升降失常的症候为主。 1.肺气亏虚 病因 ——①劳伤过度,病后元气未复;②久咳、久喘耗伤肺气;气之生化不足 主要脉证 ——声音低怯,倦怠懒言,面色少华,极易感冒,恶风形寒,自汗,咳 嗽无力,痰多清稀,舌淡苔白,脉虚弱。 .肺阴亏耗 病因 ——痨虫蚀肺,久咳久喘→气血亏耗;燥热之邪犯肺→耗伤肺阴 主要脉证 ——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午后颧红,潮热盗汗,形体 消瘦,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寒邪犯肺 病因 ——气候寒冷,衣着单薄;贪凉饮冷→寒邪犯肺 主要脉证 ——咳嗽痰溪薄,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头身酸楚,无汗,苔薄白, 脉浮紧 .邪热乘肺 病因 ——外感风热,寒郁化热→邪热蕴肺,痰热内积,肺失清肃 主要脉证 ——咳嗽,痰黄或黄白相兼, ,痰量一般不多,或鼻塞流黄涕,或恶风 身热,咽喉疼痛,苔薄黄,脉浮数 .痰浊阻肺 病因 ——感受外邪; 喘咳日久→肺不布津, 聚为痰湿;脾气素虚→聚湿成痰, 上 渍于肺 主要脉证 ——咳嗽痰多粘稠,色白或灰白,胸满憋闷,气息急促,喉中痰鸣有 声,甚至倚息不能平卧,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濡滑 二、治疗要点 .宣降肺气 肺病症的 基本病机 ——肺失宣降——故宣降肺气为肺病症的治疗要点。 (1)肺主气, 实证宜辛苦,虚症宜酸收 ——外邪犯肺—宜辛散外邪;肺气 上逆—宜苦泄以肃降肺气(平咳喘) ;久咳久喘耗散肺气,损及肺体—宜用酸收以补其肺体,敛其耗散之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 (2)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 选方多宜轻清 ——宣肺药物多轻清,以达 疏界解、宣畅之功—轻宣肺气法—吴鞠通“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恶燥—治宜辛平甘润,以使肺气自降,清肃之令得行。 .扶正祛邪 (1)邪气雍遏于肺,肺失宣肃— 祛邪 —宣肺、肃肺、清肺、泻肺、化痰 、 降逆;( 2)肺之阴伤气耗, 肺不主气—— 扶正 —— 补肺、敛肺、温肺、润肺。(3) 整体治疗 ——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对肺进行间接补泻法: 虚症——补脾 (补母)以 益肺(补子)即培土生金法;滋肾(补子)以益肺(补母)即金水相生法。实证——泻肝以治疗木火刑金(肝火犯肺) ;泻表安里——通过泻大肠(通腑) ,使肺热或痰浊从大肠下泻以治肺实证。 3.重视调护 1)避风寒,防外感——寒暖适宜,随气候的变化而增减衣服; ( 2)病室应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3)患者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粉尘、烟雾,戒烟;(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辛辣醇酒厚味生冷。 第一节 感冒 定义 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 病名释义 感 ——感受; 冒 ——触冒 感冒即感受触冒风邪而致病。 别名—— 冒风、冒寒、伤风、重伤风、小伤寒 感冒 ——北宋·杨士赢〈 《仁斋直指方》〉 伤风 ——〈《河涧六书》〉 感冒与伤风并提——〈《丹溪心法》〉 病情轻者——冒风、冒寒、伤风——感受当令之气病情重者——重伤风(时行感冒)——感受非时之邪 流行 感冒是最常见的外感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多。·与咳嗽的发生、发展及慢性咳喘的急性发作关系密切·与心悸、胸痹心痛、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的病情发展与恶化有关 对小儿、年老体弱者威胁最大。尤其是时行感冒,常暴发流行,迅速传染,急骤起病,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资料 20 世纪有五次流感大流行的记载:分别发生于 1900、 1918、1957、 1968、1977。 其中 1918 年的一次流行最为严重,死亡人数达二千万人。我国自 1953 年至 1976 年已有 12 次中 等或中等以上的流行。进入 80 年代以后流感的疫情以散发或小暴发为主,没有明显的流行发生。 历史沿革 1.感冒之名,虽最早见于北宋,但类似感冒症状的论述在《内经》 中已有记载。《素问·骨空论》“风者,百病之始也, 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 2.《伤寒论·太阳病》论述了太阳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治则方 剂。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 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风寒感冒——轻证:桂枝汤 重证:麻黄汤 3.《诸病源候论· 风热候》对外感风热的成因和临床特征有一定的认识。后

文档评论(0)

150****20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